为什么父母无恩论会受到欢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3

真实世界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很好,天下的父母也未必都是合格的父母。父母给子女的投入多少是有差别的,管生不管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更不用说,在医学和心理相关的领域,我们可以耳闻目睹许多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在儿科和精神科可以找到大把大把的案例,这些案例中,父母的不当行为,比如遗弃、虐待,可能给孩子造成持续时间很长的不良影响。这类不可理喻的事情,足以让围观群众恨得咬牙切齿,义愤填膺。面对这样的案例,我实在是没看出这些父母对孩子有任何恩情可言。当然,这么干对这些父母本身而言,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好事。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那也是一种运气。父母对子女没有天然的不可改变的恩情。两代人的人格是平等的。父母和子女之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情感纽带,而不仅仅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先天的,但情感纽带是通过努力才能建立起来的。更不用说,父母和子女在漫长的时光里,是相互学习,一同成长的。好的父母,可以跟子女进行良性互动,为人父母本身也可以帮助一个人成长。寄希望于孩子回报父母,就需要父母首先对孩子进行物质情感多方面的投入。至于成年子女,虽然和父母的血缘关系和法律上的亲缘关系仍然存在,但是和父母至少在人身自由层面是平等的。两代人之间出现观念分歧很正常,父母对子女的人身控制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也在减弱,这是正常现象,父母在养孩子时就应该对此有所预判。养育之恩或者孝道这类传统的家庭伦理,或者说一种建立在情感和社会习俗的层面上的契约,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中,也应该至少对两代人同时有一定的约束力才行。子女尽孝并不是天然的正义,而是以父母能做合格的父母为前提的。现代社会里,一些最基本的道德伦理相关的基础概念,应该是自由、平等和自律。为人父母的责任,首先应该是传授给孩子一种正确使用自由的能力。孩子自由而独立,才能真正学会用心主动去爱自己的父母,而不是仅凭法律义务或者舆论压力。在外界压力下,人们可能变得虚伪,比如,追求孝顺的虚名,却不让父母得到真正的关爱。像传统的家庭伦理那样,把人强行扔到一个特定的社会情景下,给人强加一大堆无法改变的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把人当成一个特定的角色或者工具,以此为由给他强加一大堆义务或责任,丝毫不在乎这个人和周围的人究竟在具体环境中能否胜任自己的角色,这样一种背景下建立的道德体系或者风俗习惯即便是合情合理的,至少是很不好使的,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第2个回答  2018-01-03

其实有恩无恩有怎样?如果你父母观念落后,恐怕你连公平和他讨论的机会都没有。就算你觉得无恩了,你道德上站上制高点了,你就可以拿这个狂怼爹妈了?老一辈愚有老一辈历史条件的客观因素。他们能改变早就与时具进了, 他们无法改变多是因为其世界观价值观无法理解个人主义。做子女也不能[凡是父母提倡的,我都反对]。如果真的无法改变父母的价值观,从儒家角度,除了孝,还有恕。宽恕父母,不是你的义务或者责任,但是是仁的体现。三纲需要重新定义,仁义(宜)礼智信作为道德标准还是可以作为传统维护的。

第3个回答  2018-01-03

其实吧,种下一棵树,希望树长大后能提供荫凉,提供果子,这很正常。但有的人只管种,不浇水不施肥不修剪,树跌跌撞撞的自己长大了,他还妄想有果子;有的人只想树的每个枝桠都按自己的意愿长,看到有长偏的,一剪刀就咔嚓掉,也不管树会不会受伤害;有的人种下桔子,却想着收获柚子,树结不出来就责怪,“你看别的树都能长柚子。”树苗还小时为它挡风遮雨浇水施肥除虫,树长大了让它自由生长,有枯枝败叶及时替它除去,等树结出果子,长出树荫,种树人也会感到欣慰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