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忭人物生平

如题所述

赵抃,元丰年间以太子少保的身份回到三衢,与当地百姓相处融洽,不以官位自傲,他的居所被命名为“高斋”。他在诗中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心态:“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人们认识这位高斋老者,只需知道他就是朴素的赵四郎。他任成都转运使时,仅携带一琴一鹤,以此体现其清廉为官,这个故事后来成为评价官员清廉的典故。在四川,二贤祠作为后人纪念他与杜甫的场所,其中一些家族以“琴鹤堂”为堂号,纪念他的这一事迹。

赵抃在官场以“铁面御史”著称,即使面对权贵也直言不讳,人称其“铁面春风”。他弹劾不避权贵的作风,让京师之人对他敬畏有加。曾公亮推荐他为殿中侍御史时,他的威严名声已广为流传。他的一生被赞誉为“东郭慎子清,孟献子之廉,郑子产之惠,晋叔向之贤”,是世人的典范,宰相韩琦更是高度评价他为“世人标表”。

赵抃于元丰七年(1084)离世,被追赠为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苏轼为他撰写了《赵清献公神道碑》,进一步肯定了他的品德和才能。他的祠堂位于衢州市区钟楼底,是宋咸淳四年(1268)所建,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447平方米,布局严谨。旁边是他的高斋,紧邻赵抃祠东面,占地124平方米,西边天井旁有清代郑永禧书写的碑记,记载了重建高斋的史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