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金融忽然开放?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

第1个回答  2020-05-05
首先,外资本来就已经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只不过受到一些限制。

外资银行早就在中国展业,并和中资银行一样平等接受同样的监管规则。
北上通道为外资进入A股提供了直接途径,只不过购买股票的种类和数量都有限制。
人民币并非自由汇兑的国际货币。
这一条特别重要!人民币并非日元、泰铢或港币这些完全自由汇兑的货币。换句话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就像一个大赌场,来投资的投资银行们必须先将手中的外汇换成人民币这个筹码,才能下注投资,如果赚了钱,也是首先获得人民币。这些人民币利润是不能随便兑换成外汇转账出境的。

说得更通俗一点,即便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赚钱了,更大的可能也是像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其他的实体外资企业一样,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或者发生与境外的服务贸易。只要人民币一天不国际化,不能自由汇兑,日本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套路玩法就不适用于中国。

更何况,我们国家在最近三四年间已经提前对地下钱庄,以及各种非外管局掌握的外汇出逃渠道进行封堵。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有:

打击并完全停止了P2P互联网小贷公司的备案业务。
2017年突然关闭国内所有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相当于宣布比特币在中国非法,过去在中国用人民币买币、境外ATM机取外汇的做法不灵了。
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暴乱以来,以查“经济诈骗”、“虚假贸易”、“洗钱”为由冻结或关停了一大批深港之间非正常的银行账户。
公安部和外交部联手对跨境的网络赌博进行彻查,以“清理网络空间”的名义封堵了利用网络赌博达到资金外逃的渠道。
2019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责任标准压缩到:a. 非法经营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b. 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外资出逃中国的道路基本堵死,这种有来无去的安全网将有效隔离那些国际投机热钱对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进行赌博的热情。
第2个回答  2020-05-05
中国的金融忽然间开放了。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这个就是因为世界贸易的需要啊!
第3个回答  2020-05-05
由于中国金融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一直以来,不少人都担心开放该领域会对国内相关行业和市场稳定形成冲击。

中新社发 严大明 摄

然而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开放程度不断加码的中国金融市场并未因外资“来袭”而丢盔卸甲,反而在与世界交往中不断成长。

提速

一张被“调快”的时间表,是2019年中国加速金融开放的证明。

7月,中国宣布深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放举措,将原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

8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重磅出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11条”,从银行、保险、券商、基金、期货、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放宽相关境外机构在华发展限制。

10月,新修订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进一步放宽了相关方面准入限制;证监会亦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至此,中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市场准入均大幅放开,由此释放的利好,也吸引各大外资金融机构“排队”登陆。

据统计,仅今年前10个月,银保监会就批准了包括创兴银行上海分行、澳门国际杭州分行、韩国釜山南京分行、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18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筹建申请,批准包括约旦阿拉伯银行上海分行、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内的15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开业申请。

11月,首家在华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德国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获批开业。此外,今年1-10月,官方还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增加注册资本或营运资金共计152.72亿元(人民币,下同)。

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说,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参与为中国金融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互利

银行业资产世界第一、保险业资产规模世界第二……无穷的市场潜力,是吸引各大外资机构争相来华的重要原因。

截至10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4家母行直属分行和151家代表处,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总数976家,资产总额3.37万亿元。

同期,境外保险机构在中国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131家代表处和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13.63亿元,总资产高达12847.47亿元。

“此轮对外开放之前,我们就一直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一方面,中国经济具有较强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监管环境清晰高效,相关政策立足于推动行业发展,“非常具有吸引力”。

陈东辉认为,中国今年推出的新一轮金融开放措施力度大、节奏快,让国际保险业颇为振奋。“监管部门在各领域推动对外开放的步伐非常一致,一旦条件成熟就加快推出相应政策,这对增强国际保险市场信心非常有帮助。”

对世界来说,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机遇;对中国而言,向世界敞开怀抱则有助于弥补自身短板
第4个回答  2020-05-05
金融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金融封闭状态向金融开放状态转变的过程。
中国金融业需要与时俱进由大转强,加快融入世界金融体系,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同时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强大也需要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只有金融开放,金融机构才能适应开放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经受风雨磨练,增强竞争实力,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金融与国际全面接轨,才能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
中国金融开放是循序渐进逐步安全开放的。对于金融开放,中国也不是说开就开,说放就放,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的。是一个从完全封闭,到半开放,再到2020年4月1日的完全开放过程,是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改革的循序渐进安全过程。
第5个回答  2020-05-05
这个事情要说当年中国要求加入WTO开始。当时的美国人就要求中国的金融要开放。中国没有答应。这个事情一度要闹僵,最后的解决方案就是不断延迟。在开放与不开放之间。美国的资本家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难道会是为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和稳定么?本质只是为了给华尔街创造机会而已。
美国等国,长期以来以金融开放带来的好处云云要求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本质都是一样,就是为了钱,为了收割。
韩国,东亚的几个小国,当年98年,08年遇到金融危机,也不得不低头向美国求援,美国的要求也包括了金融开放。金融开放之后韩国的利益很受损失,但是韩国人也只能忍了。明明金融危机就是金融太开放,没法管控金融造成的。但是美国救韩国的条件还是要继续金融开放。
韩国人忍了。当时韩国唯一的后援就是美国,所以没有办法。这个亏,一直到现在,韩国都没有赚回来。
而08年时候的中国体量更大,对金融管控比较严格。所以没有低头太多。可韩国等东亚各国的金融问题,让中国明白了,稳定的重要性,而不是开放的重要性。
那为什么中国还要开放金融市场呢?
因为美国太像要这块蛋糕了。中美的贸易摩擦,美国人不准备开放高端技术,就是要用金融上的优势去收割中国。而中国为了获得美国的市场,也必须要谈。
但是中国的前提是,对全世界开放。这样英国,法国,甚至日本的金融企业,都可以到中国来。华尔街对中国没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中国的金融不是忽然一下子开放的,是长期以来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