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观察孩子

如题所述

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很有价值,它是孩子获取更多关于身边事物信息、丰富表象、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基础,对于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奠基意义。如果孩子总是好奇周围的事物,小手不停地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总是不能在观察之后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培养观察力是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力,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幼儿园中班时帮助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在幼儿园大班时保护和激励孩子的好奇心,二年级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稳定性。孩子拥有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地学会了学习,将受益终身。二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此时正是培养观察力的关键期。观察启发孩子积极思维,激发孩子浓厚的兴趣。错过这个关键期,等到三年级时课程丰富,信息量增大时,再去培养孩子观察力,就难以追赶了。

1、要让孩子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要使孩子的观察取得成效,家长必须预先明确地向孩子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告诉孩子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要看什么,有可能看到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独立地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通过郊游、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来培养。最终要让孩子们在观察时能自觉、准确地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知道应该注意看些什么。

2、 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没有足够的知识,不仅不能理解所观察的事物,而且对于事物的某些特征也难以觉察。观察前,有关知识的准备越充分,观察的效果就越好。反之,观察时会“视而不见”。

3、观察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心理学研究发现,年龄越小,孩子的注意稳定性越差。一般来说,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或进行某一活动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7~10岁的儿童是20分钟,10~12岁的儿童是25分钟。因此,小学二年级学生一般能专心观察事物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观察应该是全身心投入的,不能走马观花式,也不能漫不经心。在观察时,家长除了要调动起孩子的所有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还应引导孩子感情的投入、想象和思维的参与。只有这样,孩子在观察时才能体会到乐趣。

4、教会孩子进行观察的程序和方法首先,家长要教会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家长要用语言引导孩子的观察,使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例如,引导孩子先整体后部分,先轮廓后细节,先近后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着手,经各方面的分析再回到整体。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全面完整地观察事物的顺序。其次,教会孩子在观察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观察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再次,教会孩子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和任务来确定观察的方法。比如,在观察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一次就达到目的,可采用定期观察法,了解各个阶段事物发展的特点,最终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一、用好《指南》:
在对幼儿进行观察时,教师应该关心幼儿正处在发展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什么。教师结合幼儿发展的背景和幼儿已有的经验,采取恰当措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架。我们判断幼儿已达到的水平是什么,总要有一个依据,这个依据可以是教师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下的对幼儿的认识,也可以利用《指南》。越是学习如何观察儿童,就越发现幼儿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只有在理论指导下实践起来才更具科学性。
二、做好观察记录:
书中从记录时间段、记录所需材料、记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记录时段内提到了四种记录时刻:与儿童在一起时;事件结束后;在从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时;反思时。
我们通常会在第一和第二种时段时进行记录,我们会随身携带便签纸用概要式记录法记录下孩子的精彩瞬间,或者是拍摄好相关的照片等空下来时候进行回忆、记录。
笔者提出的“在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的方法我觉得可以用到日常观察工作中,当教师空班且无其他手头工作时可以静下心来跟随另一个老师带班,可以是有目的地去观察想观察的幼儿、事件,也可以在全程中去发现对评价幼儿有价值地、随机性观内容。
“反思时记录”的方式通常我们会在角色游戏、区域活动或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记录中用到,可以班内两位老师一起反思一日工作中孩子的“精彩哇时刻”或是行为问题或是发展遇到的问题等,这样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去捕捉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情况,更具针对性,在发挥两个人智慧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做观察记录。
在对书中提到的四种记录方式进行分析后我发现:第一种时段能更真实地记录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但在观察、记录的时间上有所限制;第二种方时段有充足的时间去回顾记录,但是对于幼儿言语等细节性内容的回忆和描述不够具体、真;第三种和第四种时段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观察上,且需要同事间相互合作达到更好成效。
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去尝试不同的观察记录模式,发现更适宜自己的模式,做有效的观察记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