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课的时候是应该选自己喜欢的还是应该选比较水的?

如题所述

大学生选课,固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但考试过关,考试分数却是首先要考虑的。毕竟分数比什么都重要。这也展示了选课的“终极三问”:难不难?严不严?好不好过?一些大学生毫不犹豫地“难的躲,严的避,就以过关为目的”,追逐那些能轻松拿高分、为成绩单添彩的课程。别一味指责大学生“势利”,谁不想分数高?这可关系到保研、入党、评优、拿奖学金等,哪个大学生能轻看呢?

水课”比“金课”受欢迎,一方面导致本科教育质量越来越低,一些本该是本科掌握的专业知识,却需要在读研究生时“恶补”,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削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了让自己的课程更加“经济实惠”、更能吸引学生,不惜降低课程难度。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水课”比“金课”受欢迎是本科教育的悲哀,主要的原因恰恰在于大学。第一个问题,为何会出现“水课”?第二个问题,课程的评价标准为何不统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水课”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本科教育。这需要有“熔断”措施。首先,本科教育不能再出现“水课”和“金课”之分,要坚持淘汰“水课”。其实,教育部已要求高校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让课程优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挑战性;其次,要管理好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治好课程存在的“过难”、“过易”等问题,要求教师规范上课,规范考试,规范评价;再次,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可通过校园课程调研,了解学生对各类课程和授课教师的评价,创新授课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利用智慧课堂、公开讲座等方式,加大优质资源的普惠力度;最后,评价学生的标准更加优化,规避成绩的“唯一性”,进行多元评价,可以分设课程学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类别,给学生更多成长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2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选课,固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但考试过关,考试分数却是首先要考虑的。毕竟分数比什么都重要。这也展示了选课的“终极三问”:难不难?严不严?好不好过?一些大学生毫不犹豫地“难的躲,严的避,就以过关为目的”,追逐那些能轻松拿高分、为成绩单添彩的课程。

别一味指责大学生“势利”,谁不想分数高?这可关系到保研、入党、评优、拿奖学金等,哪个大学生能轻看呢?水课”比“金课”受欢迎,一方面导致本科教育质量越来越低,一些本该是本科掌握的专业知识,却需要在读研究生时“恶补”,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削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了让自己的课程更加“经济实惠”、更能吸引学生,不惜降低课程难度。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水课”比“金课”受欢迎是本科教育的悲哀,主要的原因恰恰在于大学。

第一个问题,为何会出现“水课”?第二个问题,课程的评价标准为何不统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水课”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本科教育。这需要有“熔断”措施。首先,本科教育不能再出现“水课”和“金课”之分,要坚持淘汰“水课”。

其实,教育部已要求高校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让课程优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挑战性;其次,要管理好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治好课程存在的“过难”、“过易”等问题,要求教师规范上课,规范考试,规范评价;再次,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可通过校园课程调研,了解学生对各类课程和授课教师的评价,创新授课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智慧课堂、公开讲座等方式,加大优质资源的普惠力度;最后,评价学生的标准更加优化,规避成绩的“唯一性”,进行多元评价,可以分设课程学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类别,给学生更多成长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22-05-12
首先大学里选课有一点跟大家想象的不同,这个选课选的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也就是说大学数学大学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还有马列毛概论这些想想都比较头疼的课都是必修课,都必须要上的。

既然该上的课都要上的,这个选修课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先来说下选课思路,选修课的选课思路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选修课,比如说你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选修一下,植物病理学,或者植物气象学什么的,再比如你是环境保护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修一下海洋环境污染之类的,总之是选可以从侧面提高自己在专业上的知识,与技能的课。让自己在本专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二种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课,比如说你是金融专业的学生,但是你喜欢编程,就可以选修一下计算机编程,java或者c或者c++都有。比如你是英语专业,但是喜欢心理学,也就可以选修一下心理学。总之,选修这些课程,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或者其他方面的能力。虽然并不能让自己在专业上有所提高。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反而可以让自己有更好的成长呢。

其实这两种选课的区别都不大,虽然选课思想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无论哪一种,我都是比较推荐的。感觉下来的一种,虽然存在,我却不是非常推荐。

第三种就是为了刷绩点而选课,相比之下,选修课的绩点要比,必修课的绩点好拿一些。毕竟,很多选修课都不需要考试,老师对于分数的可操纵程度也就大了一些。这种选课方法就是通过学校的教务处系统,或者微信公众平台调查老师历年教课的平均成绩,与往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然后专门选那些平均成绩高的,老师不点名的,期末不考试的课来选。虽然提前查一下老师的资料是挺正确的,但这一类为了轻松,或者说为了更高的成绩来选课的思路我是不太推荐的。

2、选课流程

也许大家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选课要趁早选,晚了的话,好的课就选不上了。但实际上,除了极少数的课(传说中的必选修课)之外,其他的课并不需要抢的。选修课的选课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首先是一选,消息会通过官方网站或者通知群来告诉大家。在一选的时候,所有课都是不限选择人数的,只要与你的必修课,或者已经选了的其他选修课没有时间冲突的都可以选。所以在这一阶段经常会发生,有的课根本没人选,有的课,超出了课容量好几百人。课没满的就不用说了,而人数大于课容量的,那些课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学校都会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比如课容量是50,然后有500个人选了。学校就会从十个人里面随机抽一个人,放在这门课里,其他的人需要重新选课。

接下来是复选,这一阶段,就是给那些,在第一阶段选了课,但却没有被抽上的人准备的。在这一阶段里,能够选的课就只剩下那些课容量,没有满的课了。有些同学可能会担心,这个时候就没有好的课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剩下的这些课并不都是因为,老师上课不好才没人选的。更多的是因为,老师比较严厉,上课比较负责,所以说往年的平均分就比较低,所以才没人选。如果要刷分的话,这个时候的确是没什么适合的课了。如果想要认真学习的话,还是有很多课可以选的。

最后是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的时间比较短,一般来说就持续2到3天。而第三阶段不同,第三阶段一般持续两周。这两周时间里,选修课已经开始上了,第三阶段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可以有一个改选的机会,比如说你选了一门课,但在上了一节之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然后就后悔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在教务系统里把这门课退掉,然后重新选一门课。

一般情况下,选科就是这三个阶段,基本上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选到自己较满意的课。所以说选课只要不要错过时间段忘了选,其实是不用担心选不到的

3、注意事项

时间,事件 地点,选课的时候,大家除了注意要注意事件(课程内容)之外,还要注意时间(上课时间)和地点(教室所在)。

选修课只能在自己课表上没有必修课的时间选,但具体如何选还是有讲究的。大学如果只论上课时间的话,比高中还是要少不少的。如果你想,选许多选修课也是可以做到的,极限一点的话,所有晚上没有课的时间,休息时间,周末都可以选,选它个四五节总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请务必注意。大学的课程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甚至可以说,有些课,如果你不花等同上课的时间来预习的话,根本就听不懂。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要把,本该用来预习复习的时间花在选修课上,这是非常划不来的。

大学的占地面积是很大的,几百上千亩甚至几千亩的大学都是存在的。关于上课地点方面,我讲个小故事来告诉大家,我有一个舍友,我们的宿舍在a校区。然后他选了一个c校区的选修课,有课的上课时间是晚7点半到10点。从宿舍到教室,一个来回大概需要1小时20分钟,我选的选修课在a校区,来回大概需要十分钟吧。花费掉的时间暂且不论,人身安全方面上还是要注意的。
第3个回答  2022-05-12

大学选课的时候,当然要选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的才能学进去。才能感兴趣,才能学得越来越好。

第4个回答  2022-05-12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

我大一是真的选了好过的和自己喜欢的,事实证明自己不喜欢的课听起来完全不感兴趣,上课都玩手机了,虽然期末稳稳过了,但是感觉浑浑噩噩浪费了很多时间。

自己选修了喜欢的文学课,上课感觉心情都变好了,了解到了很多文学常识,还找到了喜欢看同一本书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一些兴趣让自己活着更有意义,而不是混课之后的沉迷网络后的疲惫感。而且我平时认真学习,期末也高分过了,看吧,好过和感兴趣是可以兼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