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书院的“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教育思想和漳南书院

如题所述

明末清初,中国北方兴起了一个新的学派,倡导实学、实用、实践,这个学派世人称为“颜李学派”,它的创始人名叫颜元。
颜元的祖籍是现在的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北杨村,他生于公元一六三五年,卒于一七0四年,字浑然,号习斋。一九八五年,北京召开颜李学派研究会,评价颜习斋先生是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唯物论者,认为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比历代教育家都彻底,“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笔”,“二千年思想界的一大革命者”。他的教育思想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都开始冲破了封建社会的框框,有些包含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因素。他认为汉朝以后的教育都是伪教育,因为违背了孔孟之道,是口头上的孔孟而行动上不是孔孟,所以是假孔孟。特别是宋明以后,教育有静坐与读书两大弊病,结果“读书使人弱,读书使人愚,读书使人懒”,这样的教育“中于心则害心,中于身则害身,中于国家则害国家”。
他认为有三大祸害:一是毁坏人才。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多不学无术,造成“上不见一扶贫济弱之功,下不见可相可将之才”,受了这种教育的人,自以为知识很丰富,其实是“读书愈多愈愚、审事愈无识、办事愈无力”。
二是灭绝圣学。他认为随着宋明时代训诂、禅学越来越盛行,孔门提倡的实事实理的学术就会日渐衰竭。
第三大祸害是败坏社会风气。主静读书,势必造成社会道德、经济和人才的衰败。
针对这些时弊,它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用“习动”、“习行”取代主静读书,他认为“习动”、“习行”可以强身体、除邪念、强家强国强天下,他说:“一人动,一人强;一家动,一家强;一国动,一国强。”
在教育内容上提倡实学,在培养目标上主张培养实用人才。曾作出“垦荒、均田、兴水利”七字富天下、“人皆兵、官皆将”六字强天下和“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九字安天下的构想。 主持漳南书院是对颜元教育思想的一次成功检验。
颜元六十二岁时,肥乡的郝文灿,三次长途跋涉到北杨村,聘请他主持漳南书院,诚心感动了颜习斋,他准备在漳南书院好好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他亲自构思书院规划、拟定各种规章制度,把书院正庭设为“习讲堂”;东面第一斋取名“文事”,用来讲授礼、乐、书、术、天文、地理;西面第一斋取名“武备”,用来讲授黄帝、太公以及孙、吴诸子兵法和攻守阵营、陆水战法、射御、技击等科目;东面第二斋取名“经史”,用于讲授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西面第二斋取名“艺能”,用于讲授水学、火学、工学、象学。
有意思的是,他在书院大门的东西两侧分别设立了两个学斋,东侧的取名“理学斋”;用于静坐读书和编著他非常反对的程朱礼学;西侧的取名“贴括斋”,用来讲授他深恶痛绝的八股举业。设置这两个学斋,别人都大为惊奇,颜元解释说,此二斋“为我道之敌对,非周孔本学,暂收之以示我道之广,且以应时制,俟积习成,取士之法复古,然后空此二斋。”
颜元的这种学校规划,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确属别开生面的创新之举。当时中国有四个学院:西安学院、南京学院、汴梁学院、北京学院,颜元规划漳南书院的壮举传到各个学院后,震惊了学术界、教育界和思想界。
由于当时受程朱理学影响极深,颜元遭受到了很多嘲笑、讥讽,甚至怒斥和责骂,有的竟大骂颜元是学霸。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推崇颜元的教学思想,后来的有识之士曾经这样评价颜元:“蜀之日也,越之雪也,群吠所怪,不亦宜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