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夏天都是如何避暑的?

如题所述

人们常言道“冻是冻穷人,热是热大家。”说的是天气冷了有钱人可以穿着皮衣,把门窗关紧在屋内烤着木炭火盆取暖。而穷人们还得在冰天雪地里为生存而劳作。但天气热了,到那都是炎热难耐,富人和穷人一样都得受热。这是在过去生产力低下和科学水平不发达时期的真实写照。那当时的皇帝在炎热的酷暑天是咋样过的呢?

古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一国之君可以拥有整个天下所有的社会资源,宫廷生活自然是奢侈糜烂。皇帝一天的生活消费就能够让普通老百姓好多人过活一年的富裕生活。

在古代社会可不像现代社会一样有着那么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夏天的可以开空调、吹电风扇,喝冷饮。烈日如火的夏天,只要是酷暑,人人都会感觉炎热难耐。

而作为天子的皇帝却有的是办法。我们都知道,驱除炎热最好方法的就是凉风。那皇帝就让身边的宫女手持两把巨大蒲扇在后边轻轻摇曳,这其实也是为了制造凉风降温,而那些宫女们手法娴熟,还能够根据温度的高低人力控制风力的大小。

下来我们再看看皇宫内很原始的“冰箱”——青铜冰鉴。他就是一种酒具,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而用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好像现在的冰镇一样。

那么,夏天的冰块是才哪里来的呢?一般皇宫的冰块都是自寒冬由宫里专门的工事处差人采集储存在地窖里,一到炎夏,即刻取出来用。他们还会让劳役用手一块块将这些棱形冰块搬进皇帝书房的角落堆起来,以便降温。

再是皇宫中还专门会制造了一种“水机”,将凉水运往屋顶然后沿着瓦脊洒落下来,犹如瓢泼大雨一般,也像瀑布。不仅凉快,还很美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初冬已至,天气转寒,人们以各种方式取暖,在我看来,取暖的源头几乎离不开“烧炭”二字,古人也不过如此。那在炎热的夏天,古人,特别是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怎么解决温度问题呢?

1夏宫听政

承德避暑山庄系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兴建,亦称热河行宫。清代咸丰朝以前,诸帝喜欢在些避暑听政,及至秋季猎。山庄建筑壮丽,集庭馆楼台之胜。另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北京西郊圆明园,也是清代皇帝避暑的极好去处。

2,设置凉棚玄机

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简单的建筑法式,里面却有大奥妙。

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来设计出檐的角度。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皇宫里的窗子、窗帘也大有文章。窗户一般上边可以支起来,下边可以拆掉,这样敞开通风,室内也会比较凉快。帘子还有等级划分,最高级的是用斑竹、香妃竹编织的,饰有各种图案,等级低的是用苇箔编成的。

3,储藏冰块备用

冬季储藏冰块到夏季用的习惯,在中国北方由来已久。考古发现,我国在周代就有了冰窖。明清时候,盛夏也会大量用冰。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会典》中记录,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胜门外、正阳门外都设有官窖,共计18座,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万块。

4,天然冷饮降温

夏季冷饮也是宫中防暑的佳品。时令的消暑水果西瓜、葡萄、鸭梨等自不必多说,冰镇小食也很诱人。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桂圆洋粉、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

5,扇子

传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太后挟光绪帝在酷热的农历七月向西安出逃,途中,又热又饥又渴,只能吃煮老玉米、煮青豆,她的贴身宫女在途中拣了一把破芭蕉扇,为慈禧扇风纳凉和驱赶蚊蝇,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