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翻译一下这段古文

至元十一年,由中书掾擢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奸邪,不报,遂辞职归其乡。既而起为御史台都事。时同官王约以言去,敏中杜门称疾。台臣请视事,敏中曰:“使约无罪而被劾,吾固不当出;诚有罪耶,则我既为同僚,又为交友,不能谏止,亦不无过也。”出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迁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大德七年,诏遣宣抚使巡行诸道,敏中出使辽东、山北诸郡,守令恃贵幸暴横者,一绳以法;锦州雨水为灾,辄发廪赈之。除东平路总管,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九年,召为集贤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上疏陈十事,曰整朝纲,省庶政,进善良,剔奸蠹,显公道,杜私门,广恩泽,实钞法,严武备,举封赠。成宗崩,奸臣希中旨,赞其邪谋,敏中援礼力争之。武宗即位,召敏中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授集贤学士、皇太子赞善,仍商议中书省事,赐金币有加。顷之,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俄改治书侍御史,出为淮西肃政廉访使,转山东宣慰使,遂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诏公卿集议弭灾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纳焉。以疾还乡里。

到元十一年,敏中从中书掾升为兵部主事,并兼任监察御史。当时权臣森哥把持朝政。敏中弹劾他,说他是个奸臣,不过没有成功。于是他辞官回老家。不久,他又被起用为御史台都事。当时一起做官的同僚王约因言获罪,敏中于是闭门称病不上朝。有朝臣请他出来。他说,假使王约无罪而被弹劾,我本来就不该出山。假使他是真的有罪,那么我和他是同事,又是朋友,然而却不能上疏制止, 这也是我的过错。

后来他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并为国子司业,同时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元大德七年,皇室下诏宣抚使巡行各个地方。敏中出使辽东山北等郡。但凡有守令贪赃枉法者,全部绳之以法。当时锦州为水所困,他马上下令发粮食赈灾。

之后他又任东平路总管,兼陕西行台治书待御史。大德九年,被如为集贤学士,商议中书省的政事。向皇帝上疏陈说了下件事:整理朝纲,多发布便民之政;多招善良之士;铲除奸臣;显公道;杜绝谋私现象;广施恩泽;金融上改革;军事上加强;举封赠。

成宗死后,奸臣希中旨,要施展他的阴谋。敏中据理以礼制对抗。等武宗即位,就如敏宗去京城,改革了很多施政方针,并授予他集贤学士,皇太子赞善,仍然商议京城的政策,并赐金币以作赏赐。不久,升他为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不久又改为任治书侍御史,出 为淮西肃政廉访使,转 山东宣慰使,不久就召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不久皇上又下诏公卿一起商量如何消除灾祸,敏中一共疏列七事,皇帝嘉奖了他。不久,他因为身体有病,告病还乡。

翻译得不好,主要是有些官职名不太清楚。其实这里主要是讲了敏中的官路。那些词你要注意。比如拜,擢,除,等等。

好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6
【译文】至元十一年,刘敏中由中书掾升迁为兵部主事兼任监察御史。当时执政的是权臣桑哥,刘敏中弹劾桑哥结党营私、恣意不法,不被重视,于是辞职回乡,不久又被任命为御史台都事。

同僚王约因言事得罪桑哥,刘敏中闭门称疾不出,朝臣请他出门理事,刘敏中说:“王约无罪而被弹劾,我本就不应出面;就算他有罪,那么我们是同僚,又是好友,我没有劝谏他错误的行为,这也是我的过错。”

后来刘敏中被任命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国子司业、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

元成宗大德七年(1030年),出任为宣抚使,巡行辽东、山北诸郡,对暴横害民的地方官吏则查清劣迹,绳之以法,在锦州发洪水的时候开仓赈灾,被封为东平路总管、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

大德九年,任命为集贤殿学士,可商议中书省事,他针对时弊,上书陈十事,主张整顿朝政,任用贤良,剔除奸蠹,显示公道,杜绝私门等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措施。

元成宗去世后,刘敏中反对奸臣谗言,以礼数为依据,反对皇后称制听政。武宗即位后,刘敏中被武宗召入京城,重任集贤殿学士、皇太子赞善,仍商议中书省事,皇帝赏赐有加。

不久,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旋又改为治书侍御史,出任淮西肃政廉访使、山东宣慰使,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等职。

仁宗在位时曾经召集谙知政务、素有声望的老臣一起商议赈灾策略,刘敏中上书列举七项措施,得到皇帝的嘉奖,后来由于疾病告老还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