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书评:天才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我为什么写作?我有我的职业,我有真实的社交圈,为什么要在网上写作,为什么渴望更多的人关注,希望与更多的人互动?

我深知,我写下的每一句话,在互联网上传播了出去,它就是留下痕迹,永抹不去,甚至成为了历史。

我希望别人怎么评价我?但我在意这一点,我就珍视我的内容生产。我希望我传播出去的东西是能留下来的。这就是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给我的启发。

《人类群星闪耀时》记录了14个改变人类命运是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晚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一分钟、《马赛曲》的创作过程……这14个关键历史瞬间悄然而神圣降临到这14位天才身上。

他们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生辉,照亮了人类文明的星空。

我喜欢第一个故事,西班牙巴尔博亚以逃犯之身发现了太平洋。

“发现太平洋”的说法会令我们中国人感到奇怪。因为这是欧洲视角下的历史观。

准确的说,第一双看到太平洋的欧洲眼睛就长在巴尔博亚身上。他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美名、也没有像麦哲伦一样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名垂千史。

相反,他的结局是在南美殖民地上被西班牙总督送上了断头台。

15世纪,冒险航海追求黄金的都是社会不安定分子,有拦路抢劫的强盗、梦想发大财的窃贼、逃债的负债者、想摆脱妻子的丈夫、被追捕的逃犯……

巴尔博亚出身贵族,在殖民地破产后,他偷渡到恩西索的船上。藏在大木箱里,直至被大狼狗发现。他掌权后,抢夺恩西索地位成为新殖民者的主人。为了免受叛乱罪的审判,在那个时代,唯有向西班牙王室进贡大量黄金。

巴尔博亚只是一个亡命之徒,他只有在法官到达之前,发现另一个大洋,发现新俄斐,他才得救。在人类居住的世界尽头,对于他而言只有一种逃亡形式,那就是逃遁到人类不朽的事业中去!

1513年9月1日,190个士兵,全体武装,跟着他逃亡。在经历数不清的吸血虫、赤道火烤般的骄阳、惨烈的殖民屠杀后,只有67人来到了那个能望见尚未可知海洋的山峰。

9月25日,上午10点,他们已接近顶峰。只要再爬山一个光秃秃的圆形小山,就可以极目远眺了无边际的大洋。就在这一刻,巴尔博亚下令停止前进。

他不让任何人跟在他后面,因为他不愿意任何人分享他第一次看见这未知疆域的殊荣。

1513年9月25日这一天,人类知道了地球上迄今不为人知的最后一个海洋。

追随者像尊崇上帝一样崇拜这个冒险家和反叛者,他可以骄傲地向西班牙报告他完成了哥伦布以来最伟大发的事业。但那封报捷信还没到西班牙。西班牙朝廷就派了另外一个总督来对他的犯罪行为执行法律。

于是,巴尔博亚开始第三次逃亡。

但命运从来都不是慷慨无度的。他失败了。

虽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司马迁也歌颂失败的项羽。

何为英雄呢?从来服从统治者意志,效忠国王才是名正言顺。这是忠臣。

那梁山泊的好汉呢?

冒险家的胆识、献身精神和承受艰险磨难的毅力,使他们创下最壮丽的英雄业绩。

不过殖民的历史,同样伴随无耻至极的尔虞我诈和卑鄙的厮打内斗。

我们的历史观应该如何塑造?

过去的历史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坚毅果敢、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是我们现代人所提倡的吗?现代中国正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所以,做你认为该做的事,历史会给你正名。珍视你的能力,在这个时代,你能发声。你甚至不知到你的声音能传播多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