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我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呢,不知道,很有可能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引上船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听上去像不像一首歌的名字,类似于光辉岁月这种,反正我是觉得一点不像书的名字。说实话,在刚看开头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些后悔了,可是强迫症却总不能允许我半途而废,所以我还是坚持的把它看完了。先要说明的是,我这样的不喜情绪绝不是因为书不好,而是我还是太缺乏对自我的认知,我自认为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感知程度已经到了能和这类书籍匹配的地步,但,从结果看还是相差甚远。

其实这本书的文字表达并不属晦涩难懂的那类,只是内容上太“高端”了些,是我觉得太“高端”了些,可能你们不会这么认为。我之所以要用 “高端”去形容它是因为它描述的这14个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都是改变人类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就像是照亮人类文明天空中熠熠生辉的14颗巨星。知道了吧,看这14个历史事件就像是仰望天空中的星星,你确实觉得它们很闪耀很璀璨但确实也都离我们太过遥远了。你或许会被它的深远影响所震撼但仔细想想好像也真没什么可复刻或者可以借鉴的地方,况且这14个历史事件还都是国外出品,在地域和国情上的巨大差异更会让我的感知力下降一大截,所以,我把它归类为我的“看不懂的好书”系列,也许再过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再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才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吧。

尽管对这本书没有那么钟情,但看完了还是要写点什么才觉得完整,那我就简单介绍下这本书的内容以及书中对我个人比较有回想的事件。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知名小说家、剧作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鸿篇巨著,本书自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备受瞩目和欢迎,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也形成了多个版本。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叙事手法把世界历史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拓性、决定性的真实大事件与传奇故事以及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心理学精神分析糅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个篇幅独立、风格迥异、载体不同的大小故事。本书共收录了14个历史大事件,分别向我们展示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精彩瞬间。

1、到不朽之中寻求庇护(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

2、拜占庭的陨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3、乔治·腓特烈·韩德尔的复活(1741年8月21日,落魄而江郎才尽的作曲家韩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4、一夜天才(1792年4月25日,年轻上尉鲁热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长的邀请,为莱因军创作一首战歌,4月26日凌晨,《马赛曲》诞生了。)

5、世界瞩目的滑铁卢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6、玛丽亚温泉之哀歌(1823年9月5日,歌德在离开疗养院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心中对于那里一位少女的思念,悲不自胜,写下了晚年最著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

7、发现天堂——黄金国(1848年1月,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在自己的领地,今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混合在泥沙之中,从而掀起了持续四年横扫世界的“淘金热”)

8、英雄的瞬间(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青年时代受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参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派的政治活动,于1849年4月同该派成员一同被捕,被剥夺贵族身份并判处死刑。)

9、首次越洋对话(1858年7月28日,赛勒斯·菲尔德,大西洋电缆之父,12年屡战屡败,但最终将海底电缆成功穿越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

10、逃出生天(1910年10月末,为托尔斯泰未完成的戏剧《在黑暗中发光》所作的尾声。)

11、夺取南极之战(1912年1月16日,英国上校斯科特到达南极点。)

12、密闭的列车(1917年4月9日,列宁登上了从瑞士过境德国回到俄国的列车,这列封闭的列车就像一枚炮弹,把革命的导师送回了祖国,打垮了一个帝国。)

13、西塞罗(古罗马生命最后的4年)

14、威尔逊的败落(美国总统威尔逊以保障人类永久和平为梦想,却惨遭失败。)

以上便是对这14个历史大事件内容的总结和归纳,能让我比较有想法的是其中两个事件,一个是拜占庭的陨落,另一个就是世界瞩目的滑铁卢一分钟。

先来说拜占庭的陨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再具体的内容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自己翻查资料或者百度,因为,吸引我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穆罕默德在发起总攻前宣读的一段誓言。“穆罕默德以真主的名义、以教祖穆罕默德和四千先知的名义发誓,他还以自己父亲穆拉德苏丹的灵魂,以自己孩子们的头颅以及自己的军刀发誓,在攻陷这个城市之后,允许自己的军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尽情掠夺三天。城墙之内的所有一切:家庭器具和财务、首饰和珠宝、钱币和珍宝、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应该属于得胜的士兵,而他自己将放弃所有这些东西,除了荣誉,他只要得到征服东罗马帝国最后这个堡垒的荣誉。”

这段誓言我读了很多遍,就像被洗脑了似的,然后不禁打了个寒颤。我反复思考,他这样的赌咒发愿,这样的不惜一切代价献祭上自己的全部,他的父母、他的子女、他的信仰、他的名誉甚至灵魂,这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只是为了激起这些士兵的欲望,激励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奋勇杀敌么。我认为不全是的,这样的承诺自然是会让人发狂让人欲罢不能更像是打了鸡血的蛊药,但它还有另一个隐藏的部分,那就是打给自己的强心针。当一个人想干一件事,坚决到了可以贡献上自己的时候,极多可能是会成事的,因为我认为这世间万物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坚决到了一定程度那自然就会出现不坚决的人,其实只要看你坚决的是不是比对方更多,如果多了那赢面自然就大了。如果事情不尽如人意,说不定老天爷也会出手帮你,就像拜占庭的陨落,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被人遗忘的“门”,这就是所谓的“凯尔卡城门”,谁会想到千年的文明古国竟是破攻于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门上,因为它太不起眼了因此被人遗忘,而那些被下了蛊杀红眼的土耳其士兵就是从这个无人防守被人遗忘的小城门攻进城的。作为一个杰出的领袖,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穆罕默德自然知道如何才能以最佳和最大限度激励起这15万士兵的斗志,他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拼尽全力想要的,如此的坚决真是让人瑟瑟发抖,我猜老天爷也会汗颜吧。于是他许下了这个可怕的诺言,后来他圆满的兑现了这个承诺,在给自己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誉的同时也摧毁了这个千年古国的文明。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世界瞩目的滑铁卢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书上有段说格鲁希晋升史的文字我觉得很有意思,说与你们听听。“他在各种战场上厮杀了二十年,从西班牙到俄国、从荷兰到意大利,他一级又一级缓慢的升到了元帅军衔,虽然受之有愧,却也无可厚非。奥地利人的子弹、埃及的烈日、阿拉伯人的匕首和俄国的天寒地冻一一清除了他的前任,从而为他铺平了通往最高职位的道路,他也并非是青云直上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20年战争的洗礼才水到渠成的。”读完这段我笑了半天,以我的理解,这段就是说他命硬比别人活的时间都长,尽管才能平庸但是能用寿数把他的前领导们都熬死,然后自己做了领导。原来这样也行,以前还真不知道身体健康竟还有这样的妙用,尽管不是所有命硬的都能当上领导但至少还有当领导的希望,想到“拼寿数”这三个字不禁让我笑的前仰后合。

好吧,玩笑归玩笑,我要开始说正经的了,以上都是戏谈,有时候逗逗自己也挺开心的。其实拿破仑可能也知道格鲁希既不是什么气吞山河的英雄,也不是什么运筹帷幄的战略家,他只不过是一个忠实可靠、正直勇敢和实事求是的普通人,但自己的元帅们一半已经在黄泉之下,其余几位对这种连续不断的风餐露宿戎马生涯已经十分厌倦了,他们正恹恹不乐的呆在自己家的庄园里,所以拿破仑才不得不对一个普通人委以重任。不得不说,拿破仑作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伟大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在如此一个关键的战役用这样一个普通人未免是有些草率了。可想而知,病急乱投医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一世英明也许就毁于一旦,在这样的决策下,拿破仑的败局也是注定了的事实。作为一个优秀的领袖或者领导,排兵布阵的能力应该远远高于个人的战斗力,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才能事倍功半,反之相反,甚至会功败垂成。用人是应该分三六九等的,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平等,但事实就是如此,每个人的能量输出大不相同,有的人输出的是脑力,有的人输出的是效率,有的人输出的则是忠诚。有的人生来就是兵王的材料你就千万不要一意孤行的把他当成将才来用,因为他绝对不会成为你想要的人,办事上更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就像是格鲁希,他确实是个忠诚可靠的人但并非大将之材,他不仅毫无谋略可言,而且他只会指哪儿打哪儿还不懂得变通,也丝毫没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胆识,这样的人绝不适合指挥作战,只可以当成车马炮来用。所以,慧眼识人才应该是一个优秀领导的必备技能并不是自己有多能干,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吧。

我想这本书应该是更受有一定历史观的人喜欢,对我这种偏好情感的人可能感受就稍微差了些,但这也仅代表我个人的喜好,与书无关,有感兴趣的可以自主阅读。我是觉得但凡是书都开卷有益,只是每个人从中获取的益处不尽相同罢了,所以多读书肯定是没错的,也希望大家可以有空多看看书。

今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愿我爱的人都好,愿我自己可以归零前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