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台什么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具体措施是什么

如题所述

鉴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时进行了战略部署,确定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基调为“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强调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这是从2004年开始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首次改弦易辙,宏观调控目标从2007年的“单防”(防止经济过快增长),转变为“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进一步防止资产价格泡沫与膨胀。“双防”目标能否实现,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健发展,也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

  依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货币政策在2008年“双防”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践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均以较为宽松的货币供给为前提。要实现“双防”目标,必须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管理好流动性。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在防止经济增长过热、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的调控政策实践中将担纲主角。实际上,2007年央行已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频繁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回收流动性,收紧银根。尽管这些政策手段取得一定成果,但并未达到治本效果。

  在总量上对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实行更严格控制

  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等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国家将在总量上对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实行更严格控制,稳步加息,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采取中央银行票据、国债等对冲工具加大对冲力度等。银监会也将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银行的信贷规模。这样,货币供给总量和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一个稳健的货币环境。

  消除负利率,防止过热和走出资产收益虚高的循环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利率仍然存在上升空间,不断提高实际利率,消除负利率。利率上升对抑制经济向过热方向发展有较强的作用,还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负利率的条件下,民众储蓄将更多地转化为投资有限的金融资产,推动资产价格泡沫化。名义利率调整的滞后不仅影响货币政策通过数量工具收缩流动性的效果,而且放大了流动性过剩造成的经济过热风险。保证真实利率的稳定有助于消除过热和走出资产收益虚高的循环。

  除货币政策手段外,还应进一步从制度根源上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从紧货币政策在内的所有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在短期内在给定的体制下调整总供求和变量关系的政策。制度、结构等更为复杂的长期变量,只能在逐步的时间过程中得到改革。“双防”的现实目标,是解决宏观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而宏观经济失衡,既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内外失衡,也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除货币政策手段外,政府还应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等多种政策组合和具体措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失衡,消除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发生的制度基础,进一步从制度根源上防止经济偏快增长转化为过热和明显通货膨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6
央行出台的政策属于货币政策,一般是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存贷款利率和贴现率等等来控制市场的货币量,进而控制通货状况。但是央行不会出台财政政策,因为财政政策是财政部制定的而并非央行制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12-01
抑制通货膨胀: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能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抑制通货紧缩: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