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说一个禅的修行人如果没有菩提心而修行的话会着魔,于身心有损。

我现在是觉得佛教里的一些东西对人生有益,比如活在当下和放下,因为我每天忧虑很多,所以想用这些理论让我安心每天的生活。可是我并没有广济世人的菩提心,那我运用这些的时候会不会像圣严法师说的那样着魔和对身心有损啊。圣严法师说的禅的修行人是什么人啊?

这是净界法师说的,可以参考下: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关键点不在于他造了善业或造了罪业,而是他内心当中是不是真实地想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澫益大师说: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
说我们今天造作一个善业——你或者布施,或者持戒,或者修习忍辱、禅定,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善业能够成就安乐的果报,我们只能够这样讲。但是这个安乐的果报到底趣向什么方向?这个善业还没有一个决定的方向,诸法无性。这个方向性是谁来决定呢?尽随心转,你的因地发心决定这个善业的方向。
如果你今天修习善业是为了菩提,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你的布施、持戒,乍看之下是一个人天的善法,但是因为你有菩提心的引导,整个都带有菩提心的气氛。
如果你今天布施、持戒,是为了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你整个善业都沾满了名利的气氛。因地有漏,果报自然是有漏的。
我们可以去思惟一件事情,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习种种的善业,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他也修习很多的善业。当然我们今天是厌恶魔王,因为他障碍修行人。我们从经典可以知道,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他可也是修习种种的布施,他盖了一个寺庙,他修了很多无遮大会,这当中还供养一个辟支佛,他还奉持八关斋戒,以三种福业的关系生为魔王,享受世间五欲的快乐。
为什么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习善业,而这个善业成就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万德庄严,清净庄严的果报?同样一个善业跑到魔王的内心当中,善业变成一个杂染的五欲的果报?为什么同样的善业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就是我们因地发心的不同,就是这个善业我们给他们不同的方向,这个善业趣向于不同的结果。
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也讲出一个譬喻说,说牛去喝水,牛由于善心的因缘创造了牛奶来滋润滋养众生;毒蛇去喝水,毒蛇因为瞋心的关系而把这个水转成毒液来毒害众生。这两个众生同样去喝水,一个创造了牛奶,一个创造了毒液。说是诸法无性,尽随心转。
所以我们在刚开始修学佛道的时候,一定要先诚意正心,一定要把目标弄清楚,你到底在你的生命当中你想追求什么?这个就是一个关键点。假设我们今天忘失了菩提心,修诸善法,那都是魔业。
在《华严经》说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为什么是魔业呢?你不想追求无上菩提,你修习善法是追求人天果报,你来生召感一个富贵的果报。但是富贵的果报就使令一个人容易堕落。你福报一大的时候,你的业力愈大,你的事情更多,这是你前生所造的善业,变成你今生的障碍。你想要修学佛法就很困难,因为你有太多事情要去忙碌,分心。这个障碍,你修习圣道就是魔业。魔王所做的事情就是障碍修行人,希望大家都不要出离,在三界里面继续地流转。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什么样的因缘能够入大乘,并不在于你今天积集多少的功德,而在于你内心当中真实发起菩提心,这是我们第一个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1
中国大乘佛教有八大宗派,以教义胜者为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以行法胜者为禅宗、密宗、律宗、净土宗。禅有境界和行法之分,境界之禅是指佛的心、佛的境界,即是禅境;行法之禅是指通向境界之禅的途径,就是通过很多方式如沉思冥想、打坐、持咒、诵经、拜忏、念佛等去实现,这就是一个禅的修行人要做的事。通常要以这些修行方式悟道成佛,必须要有师父指导,因为在这些修行方式在进行的时候实际上是从一个凡人向圣人改造的过程,身体与灵性都会起很多微妙变化(密宗讲的比较详细,三脉七轮),也会遇见很多艰难险阻、出现很多境界,如果自己的修行基础不够,一旦执着那些境界,很可能不能通过,而使自己陷入迷惑之中,此即为魔境。如果自己不想成佛,只是想学习佛教的哲学思想,图生活愉快幸福,没有烦恼、没有负担,消遣娱乐,那么沉思冥想、打坐、持咒、诵经、拜忏、念佛等修行方式只是浅尝辄止,那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不深入,就不会如魔境。不去深入的钻研实践这些修行方式也算不得什么禅的修行人,所以你不必担心。你想着魔,那还早。追问

不知道圣严法师讲心经里说的,禅的修行人是不是这禅宗的修行啊。不过学了佛法的智慧但没有菩提心就会入魔也不太对啊,佛教好多东西尽人皆知,而且被人们奉行,可是并不是所有奉行的都有菩提心,相反大部分都是为了心灵宁静,只是将佛法智慧用于人生,让心灵宁静,谈不上什么修行吧。你帮我回答一下吧,我不小心按错了,最佳答案变成那个了。

追答

圣严法师讲的禅的修行人就是通过禅宗的打坐等修行想要大彻大悟成佛的人,这种深层次的修行若无人指导有入魔的可能。但社会上这些懂得一些佛教术语,拿来到处运用的人就不算禅的修行者。佛教思想博大精深,2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因此佛教里面的哲学道理人尽皆知,学习这些有助于心平气和,以豁达的心态应对世间的一切,怎么可能入魔呢?只会对自己的身心世界有帮助。

追问

其实对于人家佛家来说,我们执迷于人间种种,哪个不是着魔了,所以无所谓了。你这么一说,还是这么回事,佛教哲学影响甚广。就只说禅宗都有好多名人到处演讲,并且出书让世人看,讲授禅宗智慧,但是听的人有几个是所谓发了菩提心的,像我这样领略到佛学智慧,来运用的人,根本算不上什么修行人。差的远呢。

第2个回答  2014-03-11
唉,没有菩提心的人去悟禅容易执着在各种思想、念头或者外境或者感应上面,往往以为自己悟了,其实是没有悟,确实对于身心会有损。
如果你没有发菩提心一定要去学禅宗的话,那就记住一句话,真的悟是没有一个我悟,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悟的,若是有所悟,那就不是真悟。有这句话傍身,就不容易入魔,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呀。
南无阿弥陀佛,劝你还是发了菩提心再去学禅宗比较好,不然很难开悟,发菩提心就是帮助破我执的一个方法之一,若是永远执着自身,不愿意广济世人,总是看着自己,那是没法悟的。因为悟本身就是悟无我无生无悟。追问

那我可以运用佛教里的一些东西么?我并不学禅,只是看到了这些东西觉得对我有用。

追答

用错了的话就是造业,三思而后行

追问

我只是用活在当下,不让自己想太多而已,和别人一个样,其实连佛教里的这个是什么我都不太清楚,更别提什么修行了。所以我说的入魔什么的纯粹是想多了。

追答

嗯,的确是想多了呢。

第3个回答  2014-03-11
禅宗明心见性,讲究一个字“悟”,佛渡有缘人众生皆可为佛
第4个回答  2014-03-11
着魔也要修行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
关于着魔的情况楞严经里有说明,
你如果只是为了安心生活的话是到不了那个程度的

禅宗修行的开示可以多看虚云老和尚和妙祥法师的开示,从中定能获益不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