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多元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问题一: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下的文化多元化 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一体化。在这种趋势下,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文化(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等)走向如何呢?是否也将和经济、科技一样逐渐一体化,也就是说逐渐“趋同”呢?这类文化有没有可能,或者有没有必要持续多元发展?
文化多元发展的重要意义
多元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事实。三千余年来,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希腊文化传统、以孔、老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以犹太教先知为代表的希伯莱文化传统以及 *** *** 文化传统和非洲文化传统等始终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的人类社会。
从历史来看,文化发展首先依赖于人类学习的能力以及将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能力。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每一代人都会为他们生活的时代增添一些新的内容,包括他们从那一时代社会所吸收的东西、他们自己的创造,当然也包括他们接触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个传递的过程有纵向的继承,也有横向的开拓。前者是对主流文化的“趋同”,后者是对主流文化的“离异”;前者起整合作用,后者起开拓作用,对文化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横向开拓尤其重要。对一门学科来说,横向开拓意味着外来的影响、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利用和对原来不受重视的边缘文化的开发。这三种因素都是并时性地发生,同时改变着纵向发展的方向。
三种因素中,最值得重视、最复杂的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就拿今天的西方文化来说,无论是在欧洲还是美国,我们到处可以听到或看到非洲的音乐和雕塑,日本的版画和建筑以及古代中国园林装饰的影响。至于本世纪20年代古埃及法老图坦克海默(Tutankhamu1343??1325BC.)墓葬的出土在西方电影、时装、爵士乐、舞蹈包装、珠宝设计等等多方面所引起的古埃及热就更是不用说了。直到90年代,埃及金字塔还是美国最著名的游乐场所拉斯维加斯艺术设计思想最重要的灵感资源。恰如英国哲学家罗素1922年在《中西文化比较》一文中所说: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 *** 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摹仿 ***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1] 。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欧洲文化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还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能不断吸收不同文化的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丰富和更新。同样,中国文化也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得到发展的。众所周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大大促进中国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可以说中国文化受惠于印度佛教,同时,印度佛教又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其在中国的成就远远甚于印度本土。在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印度佛教中国化形成了新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华严、禅宗。这些新的佛教宗派不仅影响了宋明新儒学的发展,而且又传入朝鲜和日本,给那里的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显然,正是不同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一个文化的宝库,经常诱发人们的灵感而导致某种文化的革新。没有差异,没有文化的多元发展,就不可能出现今天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
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
从现状来看,虽然多元文化的现象从来就存在,但“多元化”的提出本身却是全球化的结果。全球化一般是指经济体制的一体化、科学技术的标准化,特别是电讯网络的高度发达,三者不可避免地将世界各地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使庞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全球化使某些强势文化遍及全世界,大有将其他文化全部“同化”和“吞并”之势,似乎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发展很难两全。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全球化,多元化的问题显然也是不可能提出的。
首先是全球化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造就了全球化的后殖民社会。原殖民地国家取得了合法的独立地位后,最先面临......>>

问题二:如何理解多元文化,应以何种态度对待? 对于多元文化应该保持包容的态度,文化其实没有优劣之分的。

问题三:基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你如何看待当今一体化时代的多元文化关系 人生短暂,能遇到一个陪你到老的人不容易,能将你的冷暖挂在心上的人也为数不多。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抱怨另一半的不完美,时常将婚姻比作牢笼,时常自私的去处理情感,可为什么不会去彼此包容

问题四:怎么看待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文化再多元,可以大分为两元,这便是东、西方在思辨方法上的分野。东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各自的大厦,差不多同时建立于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00年,那时西方是古希腊时代,中国则是东周春秋战国时代。这时是确立思维方法、语言概念、范畴的时期。西方的逻辑学,几何学和物理学,都需要精微的推演法作为他们的学术研究之法门。东方的,无论是中国和印度,都以大而化之的归纳法作为创说的根本法则。西方科学家用一个美丽的方程如爱因斯坦或者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都在叙说着宇宙的经典铁律,而这些铁律是存在于人类之前的,这在中国称作“天机”,而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泄露天机之人。中国民谚曰:天机不可泄露,其实根源在于中国人对“机事”的蔑视和对“机心”的提防,另一方面认为宇宙大不可方,抱着六合(指上下东西南北,泛指天下或宇宙)之外,圣人置而不论的观念。
东方感悟的归纳法和西方推演的逻辑思维,都达到了一个巍巍乎高哉的境域,这思想上的二元,并行于东西方。当我读到康德《纯理性批判》最后,康德心头升起了两个词:星空和道德时,我不禁欣极而呼,这不正是与老子“道经”和“德经 ”不期而遇吗?我相信,东西方哲人都在解决这两个字之间的关系,这便是“天”和“人”。而今,电脑时代来临,东西方的哲学会不会进一步拉开距离,各保一元的地位,或者融汇为创新的一元,这都是十分有趣的问题。

问题五:如何理解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产生的必然性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兼容并蓄,在平等正义的大旗下,宣扬价值民主和文化随机论,并在现实考验下,提供合理的课程选择、实践选择和价值选择,使文化在自我冲突与融合中寻求新的"耐受模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具备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与教育实践相互促进,及以道德、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若干特色。

问题六:如何认识多元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所谓文化多元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多元共存是指各种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互相之间应该平等共处、和谐发展。它是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要求。多元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重要资源,它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因此,文化多元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文化带来一定冲击,但总的来说,文化多元化有利于世界民族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问题七:90后应如何客观地理解与对待多元文化? 敞开胸怀 接纳
积极乐观 多做贡献
珍惜时间 多读书 提升认识

问题八:如何看待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如何看待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亚洲、欧洲等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其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殖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