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言父过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

如题所述

出自:《礼记》—戴圣西汉礼学家。

原句: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

意思:父母不能宣扬子女的功德,子女不能讨论父母的过错。

释义:《礼记》中这样一句话“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从古至今,父母位尊,这是纲常。通过这句话也会不经意的发现,所有的传统都可以是辩证的,“孝”是“百善”之首,然而,我们的“孝”不是简单的一昧的听从,而是有其真正的道义所在。

在道德的伦理中,“孝”是本分,但是,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随便听从,要仔细斟酌是对是错,是否可行;如果遇见父母做了不应当的事情,就应该及时劝谏,说明是非对错。对于君臣也是一样:曾经的天子,如今的领导人。

扩展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礼记》中的许多篇章,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

《礼记》的许多章节,高扬仁爱、正义、爱国、反对不义之政等进步思想,影响深远。

书中大量记载了包括称谓、辞令、服饰、家教、尊老、丧祭、教化、礼俗等在内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于读古书,传承中华文明,是难得的文化宝库。 [7] 

《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地位;《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

在儒家“十三经”中,《礼记》一书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礼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26
完整的句子是: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
出自《礼记》追问

我记得好像是说子女不评论父母的过失,可父母有做的不对的也要指出帮助父母改过,但原文是什么呢?

追答

这怎么好像是《弟子规》的[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