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尧受封雍正说“自古异姓封王都没好下场”是何意?

如题所述

当年羹尧在青海将叛军罗布赞旦增团团围住的时候,他跟雍正皇帝的博弈又上升到另一个层次,这个博弈比抬旗,比陕甘总督更有野心,或许,在年羹尧的心里,有与雍正共享天下的狂野。

久而不决,年羹尧可能就在等待这样的机会,只是,他还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罢了。直接提出来,他会戴上一顶谋反大不敬之罪,人头落地,不提出来,兔死狗烹的结局或许为时不远。

邬思道在关键的时候来了,给年羹尧带来利弊祸福,那个所谓的“灯下黑”,只不过是邬思道指给年羹尧的一条明路。堂堂十四王爷允禵在西藏经营若干年,最后也未见得挥师东进,谋求储位,你一个潜邸的下人,与雍正乃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又何必多次一搏。这是邬思道与年羹尧在讨论灯下黑时候的暗喻,是邬思道给他指出了自己的问题,才有了最终的决战。

我一直想不通,像年羹尧这样的人才,怎么就想不通“为人臣,必遭皇遣”的道理,若是他还想着与雍正皇帝共享天下,不知道他这个读过书的奴才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权力是最具诱惑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只有这样的理由才能解释年羹尧的一举一动。从血洗江夏镇,私自侵吞四百万银两,到为求取陕甘总督,到处乱窜。邬思道是看准了年羹尧的为人,这个人可大用,但必须受到制约方可。

所以说李卫这个人虽然学浅,但是才却不疏,年羹尧被李卫监督的日子,终是没出个什么大乱子。

一句话,年羹尧才堪大用,但必须有人监督和约束,方成栋梁。

从陕甘总督到年大将军,年羹尧摆脱了所有的束缚,节制西北四省,俨然已经是一个西北的土皇帝,且还关乎着北京城另一个正牌皇帝的安稳,这个人的傲气,戾气和才气一并涌出,规矩和人臣之礼荡然全无,因为读了点书,他还知道邬思道的点拨,要是没读书,或许直接就在西北当土皇帝了。

对于雍正皇帝而言,年羹尧不过也就是手中的棋子罢了,很多人说,年羹尧为什么就不干脆反了罢了,或许还真的死得轰轰烈烈。这其实是一个悖论,老十四允禵都没这个能耐,何况他一个家奴,他要真反,口水都可以将他淹没。

所谓王,不同于公爵贵族,从刘邦封了八个异姓王之后,这些王没少给具备“家天下”特征的大一统王朝带来麻烦,“王”的地位,具备和皇室共享天下的特点,而这一点,又恰恰与大一统王朝“家天下”的特质向违背,便注定了大一统王朝最终要消灭“王”的地位,这也是“王”大多只出现在建国之初或者亡国之代的原因。

所谓“异姓封王”自古都没有好下场,还在于清朝前期那几个臭名昭著的“王”,最出名者,莫过于三姓家奴吴三桂,被大清封为平西王,结果还是来了个反叛,最终淹没在历史的耻辱之中。而明朝,大多以封去世的功臣为王,最大程度的减少这些功臣在世时候的影响力和威望,从而减少对皇权的威胁,大一统历史下的“家天下”才能得以安稳衍生。

如果年羹尧懂得这些,他就应该早早与罗布赞旦增

决战,以减轻雍正在后方的压力,他就应该在凯旋归来的时候下马,他也就应该在受封的时候跪接和谢恩,他更应该感动得以泪洗面,呵斥那些不懂礼数的士兵。可是,他一样都没有做到。

雍正皇帝对这个奴才的心性掌握得比他自己还要透彻,年羹尧想共享天下,只怕不行。可是作为皇帝,在人家大功正成的时候,就打击人家,免不了还要受人是非指点,故提高了嗓门儿说:

按理,封你个王爷也不为过啊,但是自古异姓封王都没有好下场......

实在是年羹尧想得太多,雍正皇帝不得不那这句话来警告他,说起来,雍正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3
这话雍正是说年羹尧现在的官职已经够大了,不要再想着封王这种事了,自古的异姓王下场都是不得好死,让他适可而止,野心不要太大了。
第2个回答  2021-01-01
新中国以前的社会主要是以封建君主权力为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异姓封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君主集权的挑战,所以基本都没有好下场。
第3个回答  2020-12-31
意思就是他虽然功劳高,但是官已经当也就到头了,想当王是不可能的,你这辈子就是我的奴才。
第4个回答  2020-12-31

为了提醒年羹尧要懂得节制,不要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年羹尧是雍正的老臣,也是帮助雍正打下江山的大功臣。但是年羹尧后期被捧的太高,不仅对皇帝桀骜,还欺压大臣甚至要求封王,因此雍正才想提醒他做事不要太过分,免得君臣闹掰但是很显然年羹尧并没有在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