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如题所述

解释如下:

价值是社会历史范畴,是一种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交换支配下的活劳动时间,即活人在交换支配下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的社会规定形式即价值。

理解关键是交换支配与劳动,即没有交换就不存在价值这个概念,而没有活劳动也不存在价值这个概念,只有在交换支配与活劳动同时表达时,价值概念才被提出,价值即是在基于交换支配下的活人的劳动时间消耗所构成的社会规定性。

例如:自然界存在的空气有使用价值,所谓的使用价值就是有用性。但这个空气是无价值的,它不包含人类劳动。曾经也有人卖空气,就是那种森林里清新的空气,这就包含了人类的劳动。

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

使用价值可分为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两大类,每一类分别针对着不同的人类主体,服务于不同的客观目的,因而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其中,生活资料是服务于个人消费过程的,其使用价值是以个人劳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生产资料是服务于集体的生产过程,其使用价值是以集体生产力为客观评价标准。

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由于拥有生产资料的个人称为“单人集体”,而把它归为集体的范畴,因此“纯粹的个人”只与生活资料相结合,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只针对个人而言,只服务于个人的消费过程,以维持和发展个人的劳动能力。

根据《统一价值论》,生活资料使用价值首先通过消费过程转化为人的劳动潜能,再在劳动过程转化为劳动价值,构成个人的劳动能力,它对个人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劳动潜能的产生数量,即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取决于它在人的消费过程中所转化的劳动潜能。

人的劳动潜能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或基本类型:温饱类、健康与安全类、自尊与人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其中,温饱类劳动潜能可用标准食物所含的生物化学能来表现,后一类劳动潜能都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前一类劳动潜能。

因此所有类型的劳动潜能均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温饱类劳动潜能,因此所有类型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均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标准食物能量。由此得出: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度量法则: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取决于它的消费对于个人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所等效的标准食物能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