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对吗

在金属活动性表中,Ca排在Na前面,但是Ca的电负性为什么比Na大?

“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是对的。因为电负性是用于衡量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的定量标度。电负性越大,该元素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但是,你要知道,“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相差两个字的。
金属性,是气态基态原子失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能力。也就是M(g)===M+(g)+e-(g),金属性越强,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这个过程就是原子电离的过程。可以用元素的电离能来标度。Na的第一电离能是小于Ca的第一电离能的(Na的为5.14eV,Ca的为6.11eV)。所以金属性,Na是强于Ca的。
但是,金属活动性指的是,金属单质形成水合金属离子的倾向的大小。也就是M(s)=====M+(aq)的过程的自发性。
设计一个热力学循环,这个过程是由金属升华热,电离能,水合热,气态电子返回到金属板上放出的能量这四个量有关。金属水合离子的生成焓=升华热+电离能-水合热-气态电子返回金属板放出的热。也就是说,金属性,只是影响金属活动性的4个因素中的1个因素。它们的顺序并不完全相同。
用于定量标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酸性标准电极电势表。(如下)
http://wenku.baidu.com/view/774015fff705cc1755270994.html
金属性,Na是强于Ca的,指的是Na更容易变为Na+,但是金属活动性,Ca是强于Na的,指的是Ca与水反应的倾向更加大。
主要原因是,离子的水合热,一般与离子的电荷数的平方成正比。所以Ca2+的水合热约为Na+的水合热的4倍,已经补偿了Ca的电离能大于Na的这个因素。而Na与水反应比Ca剧烈,是因为Na的熔点低,与水反应时熔化,钠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表面。易于氢气脱离体系。而且氢氧化钠易溶,而氢氧化钙微溶,会附着在钙表面,对反应有影响。
金属活动性是化学热力学概念,只考虑反应的趋势大小,而不考虑反应的速率大小。因为反应速率是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范畴,热力学数据对其无能为力。
类似Na和Ca的二者顺序不同的,还有Li和Cs。都知道,金属性最强的是Cs,但是金属活动性,Cs是居于第二位的,Li才是最强的!由于锂离子的半径特别的小,所以它的水合热非常大,导致水合锂离子的生成焓最小,所以它是金属活动性最强的元素。不过,Li与水的反应不是那样剧烈,Cs与水反应是会爆炸的!
Cu和Zn的第一、第二电离能的总和接近,水合热也差不多,但是Cu的升华热要比Zn大很多,所以金属活动性Cu弱于Zn,但是因为Cu的第一电离能小于Zn的,Cu的金属性强于Zn。
根据元素周期律,Sn的金属性是弱于Pb的,但是金属活动性中,Sn是强于Pb的。

总之,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的区别,一直是中学化学的一个教学盲点,应该予以重视。

另外,JoshuaZC说的也不准确,电负性是元素具有的性质,而氧化性是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的性质。它们说明的主体对象是不同的。
比如,氮元素的电负性是大于碘元素的,它说的是氮原子比碘原子更活泼,更容易得到电子,说这是非金属性更好。而氧化性是指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得电子,降低化合价的性质。氮气的氧化性未必强于碘元素。因为氮气是三键,反应需要的条件很高,碘单质是单键,容易断裂。实际反应中,氮气是很稳定的,碘却能氧化某些金属,比如铁。氮分子稳定,不易解离为氮原子,也侧面体现出,氮原子是活泼的,容易形成氮分子。同样的,氧的电负性高于氯,但是氧分子的强度相当于双键(键级为2,由1个单键和2个3电子π键构成),氯分子是单键,氧分子更稳定些。氧气和氯气的氧化性差不多。

参考资料:原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7
是的,电负性是指得电子的能力,即氧化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