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游泳时注意事项

  1、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温的急剧下降,会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3、忌月经期游泳: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4、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在天然水域游泳时,切忌贸然下水。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都不宜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5、忌长时间曝晒游泳: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荫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6、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

  7、忌游泳后马上进食:游泳后宜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的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8、忌游时过久: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这是夏游的禁忌期,应及时出水。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9、忌有癫痫史游泳:无论是大发作型或小发作型,在发作时有一瞬间意识失控,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诱发,就难免“灭顶之灾”。

  10、忌高血压患者游泳:特别是顽固性的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

  11、忌心脏病者游泳: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较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对游泳应“敬而远之”。  12、忌患中耳炎游泳:不论是慢性还是急性中耳炎,因水进入发炎的中耳,等于“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甚至可使颅内感染等。

  13、忌患急性眼结膜炎游泳:该病病毒,特别是在游泳池里传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在该病流行季节即使是健康人,也应避免到游泳池内游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3

游泳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对身体更好

第2个回答  2017-11-06

耳道环境潮湿,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可能会引起耳道炎,进而引起中耳炎。

  比如感冒时或是游泳时呛水,感冒病毒、带有病菌的水经鼻会逆行经耳咽管(咽鼓管)到达中耳而引起中耳炎。这种感染,最初的症状就是发低烧,大概会有两天左右的低烧情况,这个时候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否则过了这两天,中耳炎的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

  爱出汗、常游泳的人更应注意卫生,游泳时作好耳鼻的保护。禁用硬物掏耳,防止鼓膜损伤。因为小儿的咽鼓管较短,宽而平直,感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如果处理不及时,中耳腔内的脓液可因压力增高而穿破鼓膜流出,所以儿童在游泳时更应注意预防耳部进水。
  每到夏季游泳的季节,中耳炎的发病机会就会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是因为不洁净的水进入耳内,从而使细菌滋生,导致中耳炎,并可能导致鼻窦炎等其它疾病。
  预防:游泳上岸后,应将头偏向一侧,并用手掌反复压耳屏和单腿跳等方式,排出外耳的积水,或用干的棉花签拭干外耳道更好。如果跳水,应当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入水时震破鼓膜。污水从穿孔处进人中耳,也可发生中耳炎。

  有慢性中耳炎的病人,鼓膜穿孔或正在流脓者,都不宜游泳。若耳膜仅有小的穿孔,又很久没有流脓者可以游泳,但在下水游泳前应用涂上凡士林的棉球塞住外耳道口,使水不能进入。水呛入鼻腔,进入耳内,也可引起中耳炎的发生,应该注意避免,如鼻腔进了水,正确的擤鼻排水的方法是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发中耳炎及鼻窦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