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纪念的是谁

如题所述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古代传说源于对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的纪念。晋国君主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于是杀掉太子申生,打算改传位于骊姬之子奚齐。太子弟重耳为逃避灾祸,只好逃命他国,途中贫病交加,险些冻饿而死。随行的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一片肉,制成羹汤献给重耳,才使其得以保全生命,度过难关。后来,重耳归国,当上晋国国君,即为晋文公+然而,在封赏随从流亡的功臣时,晋文公却惟独忘掉了介子推。当晋文公得知介子推携其老母躲进绵山,过起隐居生活时,便多次派人召请其上朝受封,介子推却直意不出。这时,有人献计放火烧山,认为介于推是个孝子,他一定会保护老母,下山避火。不料,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竟然与老母一起,抱着大树被烧死。晋文公极为愧疚痛悔,大哭之后,遂下令将介子推厚葬又将其遇难之日定为寒食节,全国严禁举火,无论何人——律不准吃热的食物,以示对介子推的悼念之意。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则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寒食节的来历其一是周代仲春末禁火的习俗。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周礼·秋官·司炬氏》云:“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禁火期间不能举炊,须得预先准备好食物,以备禁火期间食用,这种食物即所谓“寒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2
我知道了(^O^)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