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一两天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如题所述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献公有个宠妃叫做骊姬,这个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太子,于是便将当时的太子申生陷害致死了。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一看情况不妙,就赶紧逃离了晋国。当时有许多忠心耿耿的贤士跟随着他们一起逃亡,其中跟随重耳的人中,有一个叫做介子推的。

介子推因为不肯受赏,还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有人为他鸣不平,便将这首诗献给了重耳。重耳看见这首诗以后,想起自己当年的承诺,后悔自己的忘恩负义,便亲自带人去绵山寻访介子推。但是绵山蜿蜒几十里,重峦叠嶂、林密谷深,一时间根本无法寻得。重耳寻人心切,有人便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让在山的三面放火,介子推受不了自然会从另一面跑出来。重耳听信这个主意,便命人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方才停止,但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9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人物生平

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

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士多人,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犨”之说。

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06

清明节前一两天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5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3-21
介子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