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蔬菜的胶带是否对身体有害?

如题所述

超市用来捆扎蔬菜的胶带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到底有没有毒?衡阳师院研究高分子化学的李玉林向记者进行详细地解说。
他说,胶带是在塑料膜(塑料基带)的基础上经过高压电晕使一面的表面粗糙后再涂上胶粘剂(胶),再切割分条、分成小卷,俗称不干胶或压敏胶。
基带和胶都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品,纯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分子量比较大难以为人体消化吸收,也难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内,所以可视为是无毒的。
为了验证捆扎蔬菜的胶带到底有无毒性,李玉林特地到超市取样,对胶带进行了初步溶解和燃烧实验。胶带的塑料基带经过燃烧,没出现聚氯乙烯(PVC)燃烧的黄绿色和辛辣刺鼻气味,可初步判断为常用的聚丙烯薄膜材料,它在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下可视为无害。
胶带的胶粘剂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的实验无法检测出来。不过,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是油性体系的胶黏剂,含有甲苯、甲醛等成分。
李老师解释说,胶带的有害性,并没有市民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不干胶生产制作、加工、存放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溶剂已经挥发,助剂也存在迁移现象,所以有害成分的含量还是很少的,而且因为蔬菜水果表面潮湿难粘,所以胶带撕掉后胶粘剂仍在菜蔬表面残留的情况很少发生。
他说:“相对有些蔬菜的农药残留而言,胶带残留物的毒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是长期、大量地摄入,对人体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专家说法:
胶带属高分子材料制品,
非长期、大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威胁
■文/图本报记者罗文鹏
实习生王艺瑾
经常到超市买菜的市民会发现,超市里的蔬菜大多是由胶带捆扎后销售的。近日,不少市民对这种捆扎蔬菜的胶带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他们猜测胶带上的胶可能是工业用胶,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质,对人体有毒。
那么,人们的质疑有科学依据吗?用来捆扎蔬菜的胶带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它到底有无毒性?为此,记者邀请衡阳师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的李玉林老师作出了专业的解释。
走进我市的一些超市,大葱、豇豆、韭菜、芹菜、白菜等蔬菜,为了便于销售,它们大多被绿色或蓝色的胶带捆扎起来,更有一些即使在出售前没有采用胶带捆绑,也会在过称的时候被绑住胶带或者是直接在蔬菜和水果上贴上价格条。
一位刘女士跟记者说:“从超市买回来的一些蔬菜,经常是用胶带捆扎的,撕掉胶带后,还有黏黏的东西粘在菜上,也不知道这种蔬菜吃了会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市民李先生则表现得很担忧:“食用胶成本比工业用胶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估计胶带上的胶是用工业用胶制作的。”他担心,工业用胶有毒,残留在蔬菜上面可能致癌。
有不少市民认同“胶带残留物可能致癌”的说法,甚至有人将胶带捆扎的蔬菜带回家之后反复清洗,或干脆将胶带接触的蔬菜部分剥掉。
市内某大型超市的生鲜部门经理也遇到过一些市民对胶带安全性的质疑,为此,她曾专门咨询过胶带的生产厂家,厂家回复称:“制作胶带的材料是环保无害的,对人体没有危害。”她也告诉记者:“用胶带捆扎蔬菜是超市行业的普遍做法,而且食品安全是个敏感的问题,超市也都非常重视。”
记者调查:
用胶带捆扎蔬菜是超市行业的普遍做法
专家支招:
建议超市使用草绳代替胶带,
市民“一看二闻三烧”辨识“不良”胶带
李玉林说,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与包装的法律法规对捆扎蔬菜用的胶带尚无明确规定。但国内一些城市已经下达了禁止使用胶带捆扎蔬菜的“禁令”,如哈尔滨市农委在2011年初,就下发了《关于禁止直接使用胶带对蔬菜进行打捆销售的通知》,要求当地各超市取消用胶带直接捆绑蔬菜销售的行为。
他建议,我市的超市可用草绳取代胶带,或者使用不含有毒成分的食品专用胶带;市民在食用前,把瓜果蔬菜曾与胶带接触过的部分反复清洗干净甚至切除扔掉的做法是有效的。
此外,李玉林还教给大家几个简便的辨识胶带毒性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烧”。一看粘性,粘性越强的胶使用甲苯等有害有机溶剂的可能性越大;二闻胶带胶粘剂的气味,刺鼻的气味越强,则有机溶剂或某些有害添加剂的含量可能越高。三烧,是指用打火机点燃胶带,观察火焰颜色并用手扇动烟尘从侧面闻一下气味。如果为蓝色火焰,样品熔融滴落,气味类似蜡烛,则可能是相对安全、卫生的聚乙烯材料;如果是黄绿色火焰,且有辛辣、刺鼻气味,基本上可断定是聚氯乙烯材料的。聚氯乙烯通常要加入大量的油溶性增塑剂等各种有害助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9
近日,关于捆扎蔬菜的胶带“有毒”“甲醛超标10倍”,长期食用这样捆扎的蔬菜可能致癌的说法,再次在互联网上热传。这些说法有根据吗?《求证》栏目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胶带捆扎是否会有残留甲醛转移到蔬菜中
胶带多用于超市货架或室内农贸市场,与蔬菜接触时间短,甲醛水溶性挥发性均强,很难转移到蔬菜中。
“我们常见和使用的胶带都由基材和黏合剂两部分组成。平时捆扎蔬菜用的胶带,一般以聚丙烯薄膜为基材,经过涂抹黏合剂制成。”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钟锋介绍,有些黏合剂在制作过程中,甲醛作为辅料,未完全反应,就可能会存在少量的残留。我国国家标准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甲醛可用于食品接触性黏合剂生产,最大残留量应小于15毫克/千克。
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立茂说:“目前我国还没有食品专用胶带,但对食品接触材料有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和规定。”如即将实施的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列出了食品接触材料黏合剂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清单,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 干法复合、挤出复合》明确了食品包装用塑料膜的质量安全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的胶带不会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蒋立茂说。
河北新发地园区入驻果蔬经销商4100余家,日均交易量1.5万吨。据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丽芬介绍,农产品在从产地到农批市场过程中,都是大宗包装储运,并无使用胶带现象;传统农贸市场摊贩销售大都以散卖为主,也较少用胶带。胶带多用于超市货架或者室内农贸市场,主要是供货商为方便计量计价采取的分拣分装措施。
“塑料膜和黏合剂都是聚合物,在常温放置的条件下很稳定,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检测所副所长李碧芳说,蔬菜捆扎用的胶带只有很窄的一条,其甲醛残留量很低,而且与蔬菜接触时间较短,同时甲醛的水溶性和挥发性很强,很难在蔬菜表面积累。
  近期检测是否发现胶带捆扎的蔬菜甲醛超标
农业部近两年排查和评估中,胶带捆扎的蔬菜样品甲醛含量低于检出限。
记者查得,“胶带捆扎蔬菜甲醛超标”的说法,2013年、2016年均在网络上流传过。
2016年7月,针对市民的顾虑,深圳市质检院配合深圳市食药局在当地6家超市随机抽检了11个胶带捆绑蔬菜样本,对胶带直接接触部分的蔬菜甲醛残留量和甲醛迁移量等指标进行检测。
由于胶带未纳入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范围,这次检验参照了全国食品整治办[2008]3号《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GB 96902009《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 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11个蔬菜样品中并未检出甲醛,11个胶带仅检出微量的甲醛(范围在0.130.19毫克/平方分米)。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胶带检测时,所用的胶带面积为1平方分米,而且按照国标规定,需要在60℃的4%乙酸中浸泡2个小时。而蔬菜在实际售卖过程中,与胶带的接触面积远低于1平方分米,接触温度为室温(远低于实验时的60℃),也不会遇到实验时所采用的极端酸性条件,因此并未在蔬菜样品中检出甲醛。
农业部农产品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近两年对蔬菜捆扎带质量安全也进行了摸底排查和验证评估。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研究员王凤忠说,结果表明,大部分捆扎带中的甲醛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尤其是“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专用捆扎带,甲醛残留量不超过2毫克/千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接触性黏合剂中甲醛最大残留量15毫克/千克。调查验证仅发现极个别捆扎带检出甲醛超标,经研判,可能来源于工业胶带小作坊。另外,对胶带捆扎蔬菜中甲醛含量进行验证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甲醛含量均低于检出限。
  是否需要“谈甲醛色变”
微量甲醛普遍存在于水产品、果蔬等食品中,含量极低,水洗和烹饪可有效去除。
“甲醛易溶于水,高温时易挥发,水洗和烹饪都是有效的去除办法。”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范蓓博士说,微量的甲醛普遍存在于水产品、水果、蔬菜、牛奶等食品中。不同食品中产生甲醛的机制不同,例如鱼肉中有一种“氧化三甲胺”,在酶或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甲醛;蔬菜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微量的甲醛。一般来说,新鲜果蔬中甲醛含量绝大多数都在每公斤1毫克以下,最高每公斤不会超过5毫克。某些动物产品中的甲醛含量稍高,如新鲜鱿鱼每公斤甲醛含量约为20毫克。
离开剂量不能谈安全。每日摄入多大剂量的甲醛,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危害?王凤忠提供了一组美国环保署的数据:甲醛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2毫克。他解释说,按照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计算,每日甲醛摄入只要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大部分食物中甲醛本底含量都很低,以白菜为例,每公斤白菜的甲醛本底含量约为1毫克,也就是说摄入12公斤未经清洗烹饪的白菜才可能会超过每日允许限量。(记者 常钦 吕绍刚)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8

超市用来捆扎蔬菜的胶带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到底有没有毒?衡阳师院研究高分子化学的李玉林向记者进行详细地解说。

他说,胶带是在塑料膜(塑料基带)的基础上经过高压电晕使一面的表面粗糙后再涂上胶粘剂(胶),再切割分条、分成小卷,俗称不干胶或压敏胶。

基带和胶都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品,纯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分子量比较大难以为人体消化吸收,也难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内,所以可视为是无毒的。

为了验证捆扎蔬菜的胶带到底有无毒性,李玉林特地到超市取样,对胶带进行了初步溶解和燃烧实验。胶带的塑料基带经过燃烧,没出现聚氯乙烯(PVC)燃烧的黄绿色和辛辣刺鼻气味,可初步判断为常用的聚丙烯薄膜材料,它在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下可视为无害。

胶带的胶粘剂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的实验无法检测出来。不过,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是油性体系的胶黏剂,含有甲苯、甲醛等成分。

李老师解释说,胶带的有害性,并没有市民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不干胶生产制作、加工、存放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溶剂已经挥发,助剂也存在迁移现象,所以有害成分的含量还是很少的,而且因为蔬菜水果表面潮湿难粘,所以胶带撕掉后胶粘剂仍在菜蔬表面残留的情况很少发生。

他说:“相对有些蔬菜的农药残留而言,胶带残留物的毒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是长期、大量地摄入,对人体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专家说法:

胶带属高分子材料制品,

非长期、大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威胁

■ 文/图 本报记者 罗文鹏

实习生 王艺瑾

经常到超市买菜的市民会发现,超市里的蔬菜大多是由胶带捆扎后销售的。近日,不少市民对这种捆扎蔬菜的胶带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他们猜测胶带上的胶可能是工业用胶,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质,对人体有毒。

那么,人们的质疑有科学依据吗?用来捆扎蔬菜的胶带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它到底有无毒性?为此,记者邀请衡阳师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的李玉林老师作出了专业的解释。

走进我市的一些超市,大葱、豇豆、韭菜、芹菜、白菜等蔬菜,为了便于销售,它们大多被绿色或蓝色的胶带捆扎起来,更有一些即使在出售前没有采用胶带捆绑,也会在过称的时候被绑住胶带或者是直接在蔬菜和水果上贴上价格条。

一位刘女士跟记者说:“从超市买回来的一些蔬菜,经常是用胶带捆扎的,撕掉胶带后,还有黏黏的东西粘在菜上,也不知道这种蔬菜吃了会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市民李先生则表现得很担忧:“食用胶成本比工业用胶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估计胶带上的胶是用工业用胶制作的。”他担心,工业用胶有毒,残留在蔬菜上面可能致癌。

有不少市民认同“胶带残留物可能致癌”的说法,甚至有人将胶带捆扎的蔬菜带回家之后反复清洗,或干脆将胶带接触的蔬菜部分剥掉。

市内某大型超市的生鲜部门经理也遇到过一些市民对胶带安全性的质疑,为此,她曾专门咨询过胶带的生产厂家,厂家回复称:“制作胶带的材料是环保无害的,对人体没有危害。”她也告诉记者:“用胶带捆扎蔬菜是超市行业的普遍做法,而且食品安全是个敏感的问题,超市也都非常重视。”

记者调查:

用胶带捆扎蔬菜是超市行业的普遍做法

专家支招:

建议超市使用草绳代替胶带,

市民“一看二闻三烧”辨识“不良”胶带

李玉林说,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与包装的法律法规对捆扎蔬菜用的胶带尚无明确规定。但国内一些城市已经下达了禁止使用胶带捆扎蔬菜的“禁令”,如哈尔滨市农委在2011年初,就下发了《关于禁止直接使用胶带对蔬菜进行打捆销售的通知》,要求当地各超市取消用胶带直接捆绑蔬菜销售的行为。

他建议,我市的超市可用草绳取代胶带,或者使用不含有毒成分的食品专用胶带;市民在食用前,把瓜果蔬菜曾与胶带接触过的部分反复清洗干净甚至切除扔掉的做法是有效的。

此外,李玉林还教给大家几个简便的辨识胶带毒性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烧”。一看粘性,粘性越强的胶使用甲苯等有害有机溶剂的可能性越大;二闻胶带胶粘剂的气味,刺鼻的气味越强,则有机溶剂或某些有害添加剂的含量可能越高。三烧,是指用打火机点燃胶带,观察火焰颜色并用手扇动烟尘从侧面闻一下气味。如果为蓝色火焰,样品熔融滴落,气味类似蜡烛,则可能是相对安全、卫生的聚乙烯材料;如果是黄绿色火焰,且有辛辣、刺鼻气味,基本上可断定是聚氯乙烯材料的。聚氯乙烯通常要加入大量的油溶性增塑剂等各种有害助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3-10
超市用来捆扎蔬菜的胶带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到底有没有毒?衡阳师院研究高分子化学的李玉林向记者进行详细地解说。
  他说,胶带是在塑料膜(塑料基带)的基础上经过高压电晕使一面的表面粗糙后再涂上胶粘剂(胶),再切割分条、分成小卷,俗称不干胶或压敏胶。
  基带和胶都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品,纯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分子量比较大难以为人体消化吸收,也难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内,所以可视为是无毒的。
  为了验证捆扎蔬菜的胶带到底有无毒性,李玉林特地到超市取样,对胶带进行了初步溶解和燃烧实验。胶带的塑料基带经过燃烧,没出现聚氯乙烯(PVC)燃烧的黄绿色和辛辣刺鼻气味,可初步判断为常用的聚丙烯薄膜材料,它在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下可视为无害。
  胶带的胶粘剂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的实验无法检测出来。不过,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是油性体系的胶黏剂,含有甲苯、甲醛等成分。
  李老师解释说,胶带的有害性,并没有市民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不干胶生产制作、加工、存放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溶剂已经挥发,助剂也存在迁移现象,所以有害成分的含量还是很少的,而且因为蔬菜水果表面潮湿难粘,所以胶带撕掉后胶粘剂仍在菜蔬表面残留的情况很少发生。
  他说:“相对有些蔬菜的农药残留而言,胶带残留物的毒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是长期、大量地摄入,对人体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专家说法:
  胶带属高分子材料制品,
  非长期、大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威胁
  ■ 文/图 本报记者 罗文鹏
  实习生 王艺瑾
  经常到超市买菜的市民会发现,超市里的蔬菜大多是由胶带捆扎后销售的。近日,不少市民对这种捆扎蔬菜的胶带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他们猜测胶带上的胶可能是工业用胶,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质,对人体有毒。
  那么,人们的质疑有科学依据吗?用来捆扎蔬菜的胶带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它到底有无毒性?为此,记者邀请衡阳师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的李玉林老师作出了专业的解释。
  走进我市的一些超市,大葱、豇豆、韭菜、芹菜、白菜等蔬菜,为了便于销售,它们大多被绿色或蓝色的胶带捆扎起来,更有一些即使在出售前没有采用胶带捆绑,也会在过称的时候被绑住胶带或者是直接在蔬菜和水果上贴上价格条。
  一位刘女士跟记者说:“从超市买回来的一些蔬菜,经常是用胶带捆扎的,撕掉胶带后,还有黏黏的东西粘在菜上,也不知道这种蔬菜吃了会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市民李先生则表现得很担忧:“食用胶成本比工业用胶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估计胶带上的胶是用工业用胶制作的。”他担心,工业用胶有毒,残留在蔬菜上面可能致癌。
  有不少市民认同“胶带残留物可能致癌”的说法,甚至有人将胶带捆扎的蔬菜带回家之后反复清洗,或干脆将胶带接触的蔬菜部分剥掉。
  市内某大型超市的生鲜部门经理也遇到过一些市民对胶带安全性的质疑,为此,她曾专门咨询过胶带的生产厂家,厂家回复称:“制作胶带的材料是环保无害的,对人体没有危害。”她也告诉记者:“用胶带捆扎蔬菜是超市行业的普遍做法,而且食品安全是个敏感的问题,超市也都非常重视。”
  记者调查:
  用胶带捆扎蔬菜是超市行业的普遍做法
  专家支招:
  建议超市使用草绳代替胶带,
  市民“一看二闻三烧”辨识“不良”胶带
  李玉林说,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与包装的法律法规对捆扎蔬菜用的胶带尚无明确规定。但国内一些城市已经下达了禁止使用胶带捆扎蔬菜的“禁令”,如哈尔滨市农委在2011年初,就下发了《关于禁止直接使用胶带对蔬菜进行打捆销售的通知》,要求当地各超市取消用胶带直接捆绑蔬菜销售的行为。
  他建议,我市的超市可用草绳取代胶带,或者使用不含有毒成分的食品专用胶带;市民在食用前,把瓜果蔬菜曾与胶带接触过的部分反复清洗干净甚至切除扔掉的做法是有效的。
  此外,李玉林还教给大家几个简便的辨识胶带毒性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烧”。一看粘性,粘性越强的胶使用甲苯等有害有机溶剂的可能性越大;二闻胶带胶粘剂的气味,刺鼻的气味越强,则有机溶剂或某些有害添加剂的含量可能越高。三烧,是指用打火机点燃胶带,观察火焰颜色并用手扇动烟尘从侧面闻一下气味。如果为蓝色火焰,样品熔融滴落,气味类似蜡烛,则可能是相对安全、卫生的聚乙烯材料;如果是黄绿色火焰,且有辛辣、刺鼻气味,基本上可断定是聚氯乙烯材料的。聚氯乙烯通常要加入大量的油溶性增塑剂等各种有害助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1-19

的确,多项检测都测出含有甲醛物质,但甲醛易于清洗。可以把捆蔬菜的位置切除或进行清洗。

实在不行的话,建议采购用超市捆菜膜包扎的蔬菜。也建议各位商超朋友可以使用超市捆菜膜,无毒也经济实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