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译文赏析

如题所述

在部编版语文七上的经典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我们窥见了古人智慧的火花与道德的较量。故事以一场守信与不守信的辩论展开,主角陈太丘与友人的一次约定,成为了道德教育的生动教课书。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正午时分。然而,友人未能按时赴约,陈太丘忍无可忍,决定先行离开。此时,年仅七岁的元方正在门外玩耍,面对友人的询问,他机智地回应:“我父亲等您很久了,但他因为您的迟到已经离开。”友人的愤怒与元方的冷静形成鲜明对比,他指责陈太丘“非人”,元方则以“日中不至则无信,对子骂父则无礼”予以反驳,显示出少年的智慧和教养。

这个故事通过元方的言辞,展示了《世说新语》中对礼义的重视。刘义庆,这位南朝宋的文学大家,通过《世说新语》为我们呈现了士大夫们的言谈举止,而《陈太丘与友期行》正是其中的一则佳话。刘义庆不仅创作了《世说新语》,还撰写了志怪小说《幽明录》,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中,元方的机智与友人的羞愧被生动描绘,如“惭”、“引”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转变。而元方“入门不顾”的决绝,更是展现了他坚持原则的勇气。语言精炼,言简意赅,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文字艺术。

注释中,我们看到《世说新语》的篇目划分,以及对陈太丘、元方等人物背景的介绍,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元方的“入门不顾”,体现了古今异义的“顾”字,这正是古人语言智慧的体现。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以短小的篇幅,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通过元方的应对,我们学到守信与尊重的重要性,而友人的转变则告诉我们知错能改的美德。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精炼,情节起伏,还富含哲理,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思考。

无论是情节的转折,人物的刻画,还是字里行间的智慧与情感,都彰显出古代文明的韵味。让我们在《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中,感受古人对诚信与礼仪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吸取其教诲,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