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季方的名句是?

如题所述

此篇古文中只有元方没有季方,你应该是不小心打错字了。元方的名句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说的是七岁的元方在面对父亲朋友的质问时,毫不惧怕,寥寥数语就让对方无地自容。那么,这位元方同学,究竟是谁呢?下面一起回忆一下这篇曾经学过的小古文吧。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主题】

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懂理识义、聪颖机智、落落大方;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以礼待人,为人要方正。

【注释】

期行:相约同行。

日中:正午时分。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舍:放弃。

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戏:玩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顾:回头看。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正,顾名思义是方方正正的意思,指的是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体现在元方身上,他聪明伶俐、冷静克制。小小年纪在很有权威的人面前也能不卑不亢,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最后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他没有圆滑世故,没有做任何表情,只是留下一道决绝的背影。

除了方正耿直的元方,文中还用寥寥数笔,刻画了一个坚守原则、方正正直的父亲形象。

除此之外,我们还隐约看到了友人的情感变化:由尊敬到愤怒再到惭愧。友人失信于陈太丘在先,但他知错能改,身上也有着真性情。

《世说新语》里的名人高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鲜活而富有个性。

【知识拓展】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篇》。《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3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②。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③
而窃听。炊忘箸箪,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④?”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⑤。”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⑥不?”
对曰:“仿佛志⑦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
可,何必饭也?”
编辑本段译文: 陈太丘家简贫无仆役,有客人来了,陈老爷子和他们作彻夜畅谈,命大儿子元方二儿子季方去给客人煮饭。小兄弟两个把米放到锅里,就去听大人们谈讲,听到入神,竟忘记了继续捞米蒸饭,将本来要作的干米饭煮成了稀粥。陈老爷子来问,就老老实实地回答,只顾着听大人们谈讲了。陈老爷子于是问他们:“那你们说说,都听到什么了?”两兄弟很快讲所得到的感受全部复述了一回,要点中心全都记得清清楚楚,陈老爷子听了非常满意,就说:“稀粥就稀粥吧,何必非得是蒸饭呢。”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①拜望、拜见。
②做饭。
③丢下。
④米饭黏结成糊。
⑤(mí)这里指米粥。
⑥指所收获的知识。
⑦记得。
⑧互相改正错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