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京指的是北京,沪指的是上海,京沪铁路是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地的铁路
拓展资料:
京沪铁路于1968年建成,全长1462千米,原分为北中南三段。在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沪铁路。
北段:老京哈铁路(京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段(天津北站),建于1897年至1900年。
中段:天津北站到南京浦口站,称为津浦铁路,于1908年动工,1912年建成。
南段:南京浦口站到上海站,称为沪宁铁路,于1905年动工,1908年建成。
京沪铁路从北京站出发,路过北京南站、丰台站、黄村站,向东南到达天津市在南仓车站转弯向西,跨海河过天津西站,转向正南经过沧州、德州,在齐河县跨过黄河在西侧绕过济南(以前的京沪线经过济南市区),沿着泰山西坡到达泰安市。
一路向南沿着微山湖进入苏北地区,经过徐州枢纽继续向南经过安徽省的东部,转向东偏南,在南京长江大桥过长江进入南京市,最后一路向东经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到达上海市。
参考资料:
京沪铁路分两个:
1、京沪铁路是指的是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在民国时期,南京市首都。京沪铁路,全长约300公里,是中国最早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1908年单线铁路建成通车。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该段铁路称为“京沪铁路”。
2、京沪高铁。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又名京沪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是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截至2008年4月,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中国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扩展资料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的由来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同年7月19日,即《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94天,光绪帝发出一道谕旨,宣称“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卧薪尝胆之时”,并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修铁路被列为首项。清光绪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建议清政府修建吴淞至江宁(今南京)的铁路,并从苏州接一条支路到杭州。
1898年,英国政府以最惠国待遇为由,向清政府索办沪宁铁路,但处于弱势的清政府只能同意商办。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与英商怡和洋行签订《沪宁铁路借款草合同》,准许英商出资承办沪宁铁路。
1903年又正式签订借款合同,先后共借款290万英镑。1905年4月25日,沪宁铁路分开成上海—苏州、苏州—常州、常州—镇江、镇江—江宁(今南京)四段同时开工建造。
经过三年工程后,沪宁铁路于1908年(光绪34年)4月1日全线通车,当时线路全长311公里,由上海北站至南京下关站,沿途共设车站37个。
1908年4月3日的《申报》也报道了“沪宁铁路开车典礼”﹕“沪宁铁路告竣,定于三月初一开车。全路通行镇道刘观察亲至京岭下总车站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 当时上海到南京的火车需要10个小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京沪高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京沪铁路是我国铁路的南北大动脉,北起“祖国的心脏”北京市,南至“东方明珠”上海市,全长1462km(其中正线长1429km)。全线自北向南分别经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四省三市,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
京沪铁路是由过去的京山铁路、津浦铁路、沪宁铁路组成,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联为一体。京沪铁路为国家I级电气铁路。
京沪铁路经过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沿线有许多重要工业城市,粮棉集中产区和鱼米之乡。南运货物以钢铁、煤炭、木材、棉花、油料和杂粮为主;北运货物以机械设备、机电设备、仪表、布匹、百货、面粉和茶叶等。
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同时带动苏北、皖北等地区发展,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大大缓解了既有京沪线客运压力。
京沪铁路于1968年建成,全长1462千米,原分为北中南三段。在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沪铁路。
北段:老京哈铁路(京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段(天津北站),建于1897年至1900年。
中段:天津北站到南京浦口站,称为津浦铁路,于1908年动工,1912年建成。
南段:南京浦口站到上海站,称为沪宁铁路,于1905年动工,1908年建成。
京沪铁路从北京站出发,路过北京南站、丰台站、黄村站,向东南到达天津市在南仓车站转弯向西,跨海河过天津西站,转向正南经过沧州、德州,在齐河县跨过黄河在西侧绕过济南(以前的京沪线经过济南市区),沿着泰山西坡到达泰安市。一路向南沿着微山湖进入苏北地区,经过徐州枢纽继续向南经过安徽省的东部,转向东偏南,在南京长江大桥过长江进入南京市,最后一路向东经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到达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