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选择泉州为第一大外贸港代替广州

南宋为什么选择泉州为第一大外贸港代替广州

  南宋泉州港已出现了赶上广州港的势头,官方文献中往往"泉、广"并列,如《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绍兴三十二年(1162)泉、广两市舶司舶税净收入增至二面万缗"。又如《宋会要辑稿》载:"(嘉定)十五年(1222)十月十一日臣僚言:"国家置舶司于泉、广,招徕岛夷。。。。。,"可见到了南宋末年,泉州港已与广州港并驾齐驱了。
  到了元代,由于主、客观具备有利条件,泉州港曾一度超过广州港,被称为"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元代是泉州港的繁荣极盛时期。
  促使泉州港进入繁荣极盛的主观有处条件,是外销商品生产的繁盛和造船业的发展。
  宋代泉州生产的丝绸和布匹,已织染成各种花纹的颜色。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中记载泉州出口的纺织品,更有木绵布、印花布、五色布、红绢、花色绢、青缎、龙缎、五色缎和诸色绫罗等等,很受外国人的欢迎。元代来泉州的摩洛哥旅家伊本。白图泰,在其游记中更有"刺桐城出产的绸缎,较汉沙(杭州)及汗八里(北京)二城所产者为优"的记载。这就证明元代泉州的丝织品确是誉满中外。
  元代泉州的瓷器生产发达,中外史籍多有记载,如晋江的《安平志》写道:"白瓷出德化,元时上供"。元代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述他在1292(元世祖至元二下九年),经泉州回国时的见闻写道:"此城(指泉州)之中瓷市甚多,物搦齐亚钱(威尼斯银币)一杖,不难购妈八盘"。晋江的磁灶、德化的屈斗宫和盖德等窑址出土的标本,在印尼、菲律宾、日本等国,也出土许多同类型的标来;其中军持更是专为外销而生产的。
  元代泉州外销商品中茶叶、铜铁器、盐、糖等,《岛夷志略》在记载与各国贸易品中,都分别写明品名,其中写明铜铁器更达八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元代泉州的铸造业很发达,现存泉州开元寺藏经阁的晋江布金院铜钟,重三千多斤,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在泉州铸造的。元王朝为防止铜铁器外流而屡下禁令。《元史。食货志》载:至元三十年(1293)又有"凡金银铜铁男女,并不许私贩入蕃"的规定。
  元代泉州造船业又有新的发展,所造海舶更为中外海商所乐用。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记载,印度和中国间的交通,都用中国船。大船有四层,设备齐全,可载一千人,正是由于泉州造船业很发达,元朝多次指令泉州制造海船。如至元十六年(1279)二月,朝廷"敕扬州、湖南、赣州、泉州四省,造战船六百艘"。至元十九年九月,"敕平滦。。。。。。扬州、隆兴、泉州,共造大小船三千艘",事载《元史。世祖纪》。
  元代泉州港繁荣极盛的客观有利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在宋、元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地方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促使外销商品的生产,更出现了新的高潮;
  二是元王朝继承宋制实行开放对外贸易,除继续在泉州市面上舶司,规定民间商人可发舶海外,自行交易。回航后依例抽解,细货十征之一,粗货十五征一。据《元史。食货电。市舶》载:至元二十一年元王朝施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实行"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以律,官取取其,所易人得其三"。这种官商合办外贸政策的施行,更有利于促进泉州的繁盛;
  三是元王朝重用蒲寿庚,以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至元十五年八月,元王朝通过蒲寿庚向外宣布:各国海商如能来华,"联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蒲寿庚是大海商,又是宋末元初泉州市舶司的掌权者,在各国海商中很有威望,因而能招诱更多海商来泉州贸易。元初最先来华互市的是占城和马八儿屿(在今印度东南部潘班岛)两国,随后海外其他国家接踵而至。
  元代江西南昌人汪大渊,曾两次从泉州附舶到国外考察,他在所著《岛夷志略》记述与泉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比宋代《诸蕃志》所载的多了四十几个,汪大渊所记的都是"事非亲见不书"的。如早在唐代就与泉州有贸易往来的日本和高丽(朝鲜),《岛夷志略》就没有记述。因此书中所记的是完全可信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7
当时所运送的物品时丝绸跟瓷器

泉州德化的瓷器是很有名的,是主产区

因此肯定是从泉州这边运送出去
第2个回答  2010-04-11
因为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的人在泉州从事贸易。所以南宋选择泉州取代广州成为第一大对外贸易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