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兴起的

如题所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以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借机在德、意、日三国抬头。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别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军事法西斯专政。

它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侵略,谋取世界霸权。德国不甘心一战败北后所受的惩罚和约束,暗中迅速恢复国力,重整军备。

它先后于1936年伙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1938年并吞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对一战后的分赃不满,在1935年并吞埃塞俄比亚后又于1939年侵占阿尔巴尼亚

日本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武力侵占中国、征服亚洲和争霸世界的侵略纲领,随后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基于相同的目的与需求,德、日、意还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结成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

同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同盟》,意大利于翌年加入这一协定,从而标志着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三国还裹挟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加入轴心国联盟。



扩展资料:

法西斯最初的内涵与现代所理解的“法西斯”有点不同。它起源于古罗马时代,是拉丁语fasces的译音。Fasces的愿意是“束棒”,即一束木棒围着一柄斧头捆在一起,棒束代表着权力,利斧则象征着暴力。

它是古罗马执法官员的权力标志,是古罗马法律的象征物,传达着“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的内涵。古罗马的法官们,身边的随从都会手握着“杀威棒”,可随时服从命令处决作恶者。

20世纪初,意大利成立了一个Fasci政治组织,意思是集中在一起的公会。受此启发,墨索尼里在1915年成立了法西斯革命党,随后他在米兰成立了“战斗的法西斯党”,后来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政党由他一个人独裁统治。

由此可以说,墨索里尼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建者。此时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已与源头的法西斯有了不一样的意思。

法西斯主义由此成为一种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象征强权、暴力统治,后来它出现了三种形态,包括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世界各个地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西斯主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1
法西斯主义最早诞生于意大利,墨索里尼是其开山鼻祖。最早出现于此有其原因。意大利人根深蒂固的“大罗马主义”情节为墨索里尼成功煽动起他们的情绪、创立法西斯主义提供了温床。再加上当时意大利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健全、一战之后产生的政治经济问题及政府的无能还有巴黎和会分赃对意大利的伤害激起了意大利人的愤怒和民族主义情节,这些条件都促进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出现。之后法西斯主义向全世界的蔓延无异与当时的特殊环境有关。当时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大危机的困境。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的加剧,处境恶化、不满现状的中间阶层的情绪,要求政府寻求新的统治对策以及更为中央集权的经济控制和准备重新划分世界的战争的需要,促成了各国法西斯的产生和发展。
法西斯主义的诞生于意大利,但是兴起在德国。德国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有:
一、历史原因
首先回溯历史,德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战的国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喜欢侵略,热衷于战争。德国的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这个国家是由普鲁士家族通过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这个国家建立以后,统治者并没有放弃侵略扩张的野心,他们依旧对战争充满渴望。他们先后打败了奥地利、法国和俄国,继而侵占瓜分了波兰,后来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普鲁士的皇帝出任德国的皇帝。
德国统一的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德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但是王朝战争方式和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影响,却给未来德国蒙上了战争的阴影。统一后的德国很快走上了对外进行大规模扩张的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南非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占领了伊利安岛的东北部和马绍尔群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德国的更加野心勃勃,把侵略的矛头直指北非、远东、巴尔干和土耳其。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的胶州湾。1905年至1911年,德国为了与法国争夺北非的摩洛哥,又两次挑起了摩洛哥危机,最终发动了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侵略性暴露无疑。
二、经济原因
在经济方面,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促进了德国法西斯的发育和膨胀。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先进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它的工业总产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而一战的失败,使德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许多人一夜沦为贫困者,社会矛盾异常激化。1929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端,很快横扫世界。德国的产业和贸易急速萎缩,大量企业破产,600多万人失去工作,无数家庭挣扎在生死之间。纳粹及时地抓住了德国人民要求给变现状的迫切心理,展开强大的煽动性宣传,极度的吸引了希望“绝处求生”的德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
在实际生活中,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垄断资产阶级海外市场丧失,国内领土缩小,国内市场被外国资本打开,他们无法忍受。然后遇上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他们遭到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危机,因此,他们对现行统治感到失望。于是一小撮垄断资本家便认为只有利用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才能镇压革命,摆脱危机,挽回损失,
便对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寄予厚望,同时希特勒也加强了对垄断资产阶级的笼络。希特勒大肆宣传他的纳粹纲领,竭力攻击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民主制度,声明要在德国恢复一个健全的全国政体,这给垄断资本家群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而使垄断资本家的大笔捐献源源而来,纳入“纳粹党的党库之中”,使纳粹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传竞选活动有了
经济上的保证。在1930年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首次成为德国政界的一股巨大势力。
三、政治原因
当时执政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政权软弱无能,也为法西斯的上台创造了有利条件。魏玛共和国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在它诞生之时社会上就存在着左的和右的两股强大势力,从正反两方面对它进行冲击,而且共和国还存在着大量隐患。它不但保留了大量的旧军国主义势力,允许其保留财产,而且出于对工人运动的恐惧,还起用了社会民主党人执政。与此同时,魏玛共和国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没有出现一个能够掌舵顺利通过贫困、混乱,坚定前进的政治家,从而增强了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进行诋毁的可信度。正是由于魏玛共和国整体的软弱无能,才使得法西斯的力量无所顾忌,“合法”夺权。同时,共和国政府没有对人民进行民主思想的教育,尤其在教育领域,“没有培养自己
的民主传统”,旧的专制主义思想继续腐蚀着人民的思想。这些都是民主共和国的隐患,成为德国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温床。
四、军事原因
从普鲁士到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传统贯穿于德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之中。由于法西斯主义和半封建的军国主义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而且都渴望对外侵略扩张。一战后,德国军队虽然遭到了严格的限制,但威信并未受损害,军官团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德国还重新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来维护德国国内秩序和专门进行边界巡逻。这支德国军队从一开始就秘密谋求对外侵略的军事目标。军队中的容克贵族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仍旧保留了旧的军国主义传统。魏玛共和国时期, 这支军队在镇压工人革命和反对民主力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为了复活军国主义,实现民族复仇思想,寻求反动的政治力量,积极支持纳粹党。希特勒为了答谢军方的支持,曾向国防军作出保证:在他执政后以目前的国防军为基础,兴建一支伟大的德国人民军队。德国国防军的支持,对希特勒最
后攫取政权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国防军受旧专制主义思想的支配,坚持赤裸裸的强权政治,他们为得到纳粹议员对政府的支持,对纳粹党采取了宽容、拉拢的态度,从而促使了希特勒上台。在1932年的选举中,虽然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在国会中仍然没有获得组织政府所需要的绝对多数席位,因此依靠选举希特勒无法夺取总理大权。在这关键的时刻,国防军站在了希特勒一边,他们一致认为希特勒是唯一合适的候选人,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

五、社会原因
德国是一个民族意识特别浓厚的国家,在欧洲历史上曾统治其他民族达数世纪之久。而且在俾斯麦时代,国家强盛统一,政治稳固,经济稳定。因而在德国人民中形成一种对民族的自豪感。一战使德国沦为战败国,被迫与战胜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该条约使德国在经济、政治及国际事务中都没有享受同其他国家平等的待遇和地位。这种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使德国人民既忍受着战败后所带来的屈辱,又感受到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悲哀,这严重伤害了德国民族的自尊心。因此,德国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凡尔赛和约,产生了对战胜国的仇视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各民族主义政党和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成立起来,民族主义成为当时众多群众的政治口号。因为近代德意志民族形成较晚,而且是在外力压迫下,所以民族主义诞生之初就带有偏激性,后来德国的民族主义又向狂热、极端发展。希特勒就充分利用了《凡尔赛和约》具有掠夺性的这一特征,要求恢复1914年的边界,同时要求扩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这样的思想很容易引起战败后的德国人民的赞同,促使人民要求恢复“大德意志”。希特勒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走上政治舞台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同时它也受到当时政治特性、经济形势的作用以及其国内军队的支持。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它虽然可以极大地发挥中央集权统治的力量,可以在短期内调度国家全部的力量去干一件事情,打破社会发展规律,改变公民的思想。但是,劳民伤财,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时间都不是很长,因为对国家和其民族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因此,法西斯的最终毁灭是毫无疑问的。
第2个回答  2016-03-31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的。

意大利法西斯兴起是因为一战后意大利虽然是四大战胜国之一,但是英法美不愿意大利在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的势力得到加强,所以拒绝了意大利求得到阿尔卑斯山水文线意大利一侧的领土,包括夸尔纳罗湾的沃洛斯卡,达尔马提亚的一部分和对面的大部分岛屿的要求。消息传回意大利国内后,意大利各阶层对会议的有关规定都感到非常愤慨。全国出现了一股“爱国热”和怀念“古罗马”的情绪。他们指责政府无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实现意大利的领土要求;其次就是一大战后,除由于工厂大批倒闭造成九十多万工人失业外,还有一百万退伍士兵需要安置。战前政府承诺为士兵分土地,战后却没能履行诺言,这时墨索里尼一面为军人歌功颂德,一面积极支持他们去夺取地主的荒地,这使他赢得了广大退伍军人的拥护;第三是因为苏俄十月革命的影响,要求建立苏维埃政权;四是意大利的资产阶级不够发达,阶级统治比较软弱,而且意大利一向也是君主专制,民主意识不够。

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国内经济急剧恶化,德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社会矛盾异常激化。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的产业和贸易急速萎缩,大量企业破产,600多万人失去工作,无数家庭挣扎在生死之间。纳粹及时地抓住了德国人民要求给变现状的迫切心理,展开强大的煽动性宣传,极度的吸引了希望“绝处求生”的德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大资本家对现行统治感到失望。于是一小撮垄断资本家便认为只有利用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才能镇压革命,摆脱危机,挽回损失,便对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寄予厚望,同时希特勒也加强了对垄断资产阶级的笼络。希特勒大肆宣传他的纳粹纲领,竭力攻击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民主制度,声明要在德国恢复一个健全的全国政体,这给垄断资本家群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主政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政府软弱无能,不仅起用了很多旧军国主义的官员,同时也允许社会民主党人执政。
一战后,德国军队虽然遭到了严格的限制,但威信并未受损害,军官团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德国还重新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来维护德国国内秩序和专门进行边界巡逻。这支德国军队从一开始就秘密谋求对外侵略的军事目标。军队中的容克贵族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仍旧保留了旧的军国主义传统。他们为了复活军国主义,实现民族复仇思想,寻求反动的政治力量,积极支持纳粹党。 希特勒为了答谢军方的支持,曾向国防军作出保证:在他执政后以目前的国防军为基础,兴建一支伟大的德国人民军队。 德国国防军的支持,对希特勒最后攫取政权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德国是一个民族意识特别浓厚的国家,在欧洲历史上曾统治其他民族达数世纪之久。而且在俾斯麦时代,国家强盛统一,政治稳固,经济稳定。因而在德国人民中形成一种对民族的自豪感。一战使德国沦为战败国,被迫与战胜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该条约使德国在经济、政治及国际事务中都没有享受同其他国家平等的待遇和地位。这种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使德国人民既忍受着战败后所带来的屈辱,又感受到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悲哀,这严重伤害了德国民族的自尊心。因此,德国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凡尔赛和约,产生了对战胜国的仇视心理。
第3个回答  2021-02-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以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借机在德、意、日三国抬头。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别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军事法西斯专政。
它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侵略,谋取世界霸权。德国不甘心一战败北后所受的惩罚和约束,暗中迅速恢复国力,重整军备。
它先后于1936年伙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1938年并吞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对一战后的分赃不满,在1935年并吞埃塞俄比亚后又于1939年侵占阿尔巴尼亚。
日本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武力侵占中国、征服亚洲和争霸世界的侵略纲领,随后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基于相同的目的与需求,德、日、意还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结成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
同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同盟》,意大利于翌年加入这一协定,从而标志着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三国还裹挟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加入轴心国联盟。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1
就和现在的极端民族主义兴起一样,有部分人努力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报偿,于是有些人就认为是某一团体(诸如犹太人,中国人,西方国家,地主等等等等)导致的,于是立志消灭他们,然后被打击人群一再扩大,于是,种族屠杀,入侵,战争开始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