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现代日本人的精神特征问题

1853年黑船事件到甲午海战再到日俄战争,经历短短却异常强大。想知道日本人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走向一个富强的国家呢。
另外这与日本人的精神有什么关系。
无聊的人滚蛋,骂日本有本事你们先摔自己手机,据我所知世界每部手机中它的零件技术都与日本有关。抵制日货的话先从你们手机开始。

  日本崛起的第一个精神要素就是低姿态的求学精神:1840年,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柏利率“黑船”强驶日本江户湾浦贺港。中日两国的锁国政策都宣告破产,两国都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
  日本亲眼看到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天朝大国竟败于夷狄小国,使日本幕府大为震惊。鸦片战争在日本知识界掀起了狂波巨澜。中国知识分子所写的一批介绍鸦片战争和世界史地的书籍,通过中国商船源源流入日本,广为流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被誉为“天下武夫比独之书”。自1851 年传入,即被翻刻,至1856 年各种翻刻本竟达二十二种。正如梁启超所说:“其术在今日之中国,不过束阁覆瓿之价值。然日本之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日本幕府和各藩国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如佐贺藩在19世纪50年代初即建起反射炉,设立精炼所,研究理工化学、枪炮制造和蒸汽锅炉、轮胎的生产技术。1863年制造出日本第一艘蒸汽动力的轮船“凌凤丸”。萨摩藩也在1850年初建成反射炉、精炼所、熔矿炉,并办起造船厂。1867年又用进口的英国机器兴办了日本第一个西式机器纺织企业鹿儿岛纺纱厂。其他如水户藩、长州藩等,也纷纷兴办同类工厂。在这一时期,几乎全国各藩都兴办了藩营军工、造船企业。幕府更是大力从西方引进机器和技术,建立大型铸铁所、火炮制造厂,直接经营造船工厂,拥有超过各强藩的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1862年造出日本第一艘使用蒸汽动力的军舰“千代田号”。1865年大体实现了军工及其生产。幕藩近代企业的迅速建立,客观上也为明治维新打下了物质基础。
  与其同时,日本又全面加强了对西学的翻译、研究,以所有西方先进国家为学习对象,“兰学”因而扩大为“洋学”。1856年“蛮书和解御用所”扩大为“藩书调所”,1862年又改为“洋书调所”,次年,改成“开成所”(东京大学的前身)。“开成所”经几年发展,设立了多种语言学科,开设了理化等各种课程。并且,此时日本洋学的显著特征,是从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冲破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樊篱,积极转向西方的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哲学,为明治维新打下了思想理论基础。
  明治维新后,政府实行改革的同时,知识阶层更积极地引进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致力于改变社会观念,推动政治改革的迅速实现。当我们回顾日本明治政府完成资本主义改革,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挽救了日本,为日本的迅速强大打开了通路的时候,不能不看到,从决策者到知识阶层及民众自上而下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思想文化的求学精神,对整个民族的崛起所起的巨大作用。
  即使是战后的日本,其发展强大的过程,也是继续大力引进学习外来文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前进,日本社会越来越面向整个世界,技术引进和文化输入的范围不断扩大。到现在,它已经不可能只以某个特定国家为学习对象,而是发扬自己善于学习的精神,广泛地摄取各国文化的先进要素。据日本大藏省关税局的统计,日本出版物的输入费用是输出所得的四倍以上,这惊人的“赤字”背后所蕴藏的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
  日本崛起的第二个精神要素是无常观:“无常”一次本出于纵过古典和佛经中。《荀子·修身》有“趣舍无定谓之无常”。《国语·晋语》有“国乱民扰,大夫无常”。佛教中的“无常”谓世间一切之法,生灭成坏,刹那不住。
  日本人对无常的理解固然有佛教和中国古典的意义,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意义。中国古典是在消极的意义上使用它、日本人则在消极中求积极,在变化无定中求创新;佛教是用它否定现世,追求来世,日本人则用它否定现世的过去,肯定现世的未来;中国、印度有关于无常的理论,而日本则重视无常的实践活动。
  “我们的建筑要耐久,而日本人要无常。”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日本的无常观,无常的生活,无常的观念,造成日本人高度的应变能力。一位叫贝尔兹的德国人详细记述了他亲眼看到的东京一次大火灾的情况:在火灾现场,只见头戴面具的人们,极其沉着的地用水泼灭烧剩的余火,冷静地把灰烬搂到一起,那种不顾异常高温的忍耐力实在令人吃惊。更令人感叹的是,火灾后仅二三日,路过火灾的地方,到处搭建有临时住屋,人们聚在那里,边抽烟边开心的笑谈,孩子们高兴地嬉戏玩耍,没有一个人显得沮丧,没有一个人为寻找家财东奔西跑,他们沉着冷静地清理着火灾后的痕迹。他无限感慨的写道:“日本人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本来是许多不利的客观环境,造成了日本无常观念和应变能力。由此,又进一步形成了他们自我否定的精神和求新的欲望。
  自我否定的精神使日本人能毫无顾忌地抛弃一切旧的、过时的东西,从而接受新的东西和创造出新的未来。贝尔兹的日记中还有这样一件事:他在东京医学校讲课时,曾问学生江户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却发现学生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回答,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我们没有过去,我们认为,过去的一切都应当抹杀掉,从今以后的日本,有的只是前途。”
  这真是令人震惊的回答,贝尔兹博士在明治9年的一封书信中感叹道:“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现在的日本人对于自己民族的过去,根本什么都不想知道。岂止如此,有教养的人们竟至以自己民族的历史为耻。”照我们的想法,这不仅是割断历史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简直是数典忘祖、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见。然而日本热这种自我否定的精神,使他们顺利地除掉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思想障碍,因而能以及快的速度促成明治文明开化,实现文化革命和生活革命。
  这种精神,贯穿这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的改革,日本人这样毫无顾忌、毫不犹豫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是为了“向前看”、开拓民族的未来。
  日本崛起的第三个精神要素是团结精神:日本人很强的团体意识和团结精神是日本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赖肖尔在《论日本人》一书里,谈到日本人和欧美人最显著的不同点是日本人重视集体意识,对这一见解,连日本人本身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吧。
  的确,日本人重视集体普遍如此,在过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玉碎”和集体自杀的悲剧、“一亿人一条心”的口号,至今在企业经营、职员阶层里重视集体内部的和睦气氛,乃至学校里学生的制服等方面仍均有表现。“树大招风”这句谚语直接表示了日本人的处事方法。凡是和集体唱反调、背离集体者就要受到“断绝来往”的处罚。正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自然灾害频发式内心具有危机感的日本人由此学会了集体调和这种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0
模 拟 下 雨
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
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

不 倒 翁 与 重 心

亲爱的同学,你听说过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吗?哥伦布将鸡蛋打碎才能竖起来,其实,不用打碎也能竖起来,但是大约要花五分钟的时间,真是太麻烦了。因为重心在三角形的正上方时,鸡蛋才能竖起来。重心不在三角形上方时,鸡蛋就倒下了。所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物体,它不但能够站起来,而且怎么推也推不倒。不用我说,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那就是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无论你怎么使劲推它都不会倒,甚至你把它横过来放,倔强的它又会站在你的面前。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呢?
哦!一方面,是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下半部,都是做成滑滑的球状,当它受力向一边倾斜时,它的重心被提高了,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向稳定平衡状态的位置运动。由天惯性,它要来回几次摆动后,最终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
啊!原来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定要多做科学实验,多学科学知识,好好学习,才能造福人类。

大 气 压 力

读了《一堂实验课》这篇作文后,我怀疑球外大气压真的能将两个半球压在一块儿。
今天我把大气压力重做了一遍。想知道结果吗?慢慢看吧。
放学后,我约了几个同学做大气压力的实验,我先拿出两个铁的半球,这两个半球大小一样,空心的,半球顶部拴了根粗绳。开始了,我从气孔中慢慢抽出空气,又赶紧用橡皮塞塞住气孔。最后,用铁球顶部的绳子拴在桌子腿上,准备好了,我朋友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着做,我看他们那么乱,就把他们一个一个排好,按次序来。我一声令下,第一个就使劲地往旁边拉,铁球就像铸在一起,纺丝不动。我们都为他加油,可最后还是没有拉开。第二个人上场了,他用力拉了好几分钟,都没拉下来。这时,我火冒三丈,一会儿用牙咬,一会儿用文具盒打,还用石头打,都没变成两半。就这样,一个个的都失败了。还有最后几个人了,鸦雀无声,一个都不敢拉,他们暗想,就这么个铁球,竟然没有拉下来。我想,书上的办法说不定真的有用,我胆怯地碰了碰绳子,朋友们给了我勇气,我拔开橡皮塞,这时只用很小的劲就拉开了铁球。
事后,大家问我:“为什么能拔开?”我却说:“天机不可泄漏。”

黄豆为什么不发芽
上星期,我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孵豆芽。
外婆给了我一些黄豆种,我嫌少,还要从妈妈扎紧的塑料袋里去拿,妈妈说袋里的豆是不能孵出豆芽的,我不信,偏偏要做实验。于是,我将两种黄豆分开了,孵起来。
根据书上的介绍和老师的指导,我把浸胀了的两种黄豆分开放进两层湿稻草中间,每天早、中、晚各淋一次水。我想,一样的孵法,怎么可能不长出一样的豆芽来呢?
第二天,我轻轻地翻开豆芽上面的稻草,外婆的黄豆种已膨胀到它原来的两倍大了,许多豆粒的腰部长出了短短的、粗壮的芽。可是妈妈的黄豆,只发胖,不发芽,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四天,外婆的豆芽又长高了许多,可妈妈的那些黄豆,却变颜色了,由淡黄色变成深黄色了,还有几粒变成淡黑色了。看来,真要被妈妈“不幸言中”了。
第五天,第六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用外婆的黄豆孵的豆芽,越长越高,越长越嫩,玉柱金顶,漂亮极了!而妈妈的那些黄豆却腐烂了。我这才相信,妈妈讲的是真的了,可这是为什么呢?我只好去向妈妈请教了,妈妈笑眯眯地说:“豆种尽管已经干了,可还是要呼吸的,你外婆的豆种挂在屋檐下,空气新鲜,呼吸当然不成问题。而那塑料袋里的黄豆,因为袋口紧扎着,不通气,它们没法呼吸,早就憋死了。”“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若有所思地说。
真没想到,晒干了的黄豆也会憋死。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科学啊!
`
``````

捏 鸡 蛋
同学们看了我这篇作文的题目一定会说:“鸡蛋怎么能捏呢?”谁都知道鸡蛋薄薄的壳,一碰就破。“其实呀,这里面还有个科学道理呢!不信的话你就往下面看吧!
那是爸爸带我到成才书店里买的《世界奇妙》。我一回家就忙着看,突然我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上面说:“一个大力士能把砖块打碎。可有个人叫他把鸡蛋捏破,可大力士怎么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决定找个机会试验一下。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爸爸买回一袋鸡蛋,我便向妈妈请求要一个鸡蛋做一次小实验。经过我的苦苦哀求,妈妈终于同意了。
我先拿来一个碗,为的是防止捏时被捏碎了,那些蛋黄撒一地。接着我把鸡蛋放在手里抓住,这时,我的心“砰砰”直跳,手里全是汗。鸡蛋破碎的一幕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为了弄清楚鸡蛋能不能捏碎,我双眼一闭,手用力一捏,然后等待鸡蛋破裂的声音响起。但令我吃惊的是,我睁开眼睛时,鸡蛋竟没破,可我还是有些怀疑,准备再做一次实验。
我又把鸡蛋放在手上(这回我用的是两只手),然后咬起牙,睁大眼睛,使出全身的力量去捏鸡蛋。可我尽管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可那只鸡蛋还是安然无恙。这真让我又烦恼又惊奇,我只得去问爸爸。
爸爸听了我的话后,笑着说:“这其实是一个科学原理。鸡蛋虽然很薄,但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当你去捏它4,它就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匀地分布在鸡蛋各个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薄壳形建筑物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建成的呀!”听了爸爸的话,我真的相信了书上的故事了。
啊,世界真奇妙。

参考资料:模 拟 下 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