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

如题所述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提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式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观点被称为“辩证看待殖民问题”的理论依据,那就是殖民主义不仅在“破坏”旧的封闭社会,也在“创造”新的开放社会,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列宁说“俄国不是饱受资本主义发达之苦,而是饱受资本主义不发达之苦”,这就意味着物质基础的极端薄弱成为抑制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欧洲殖民主义掠夺殖民地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建设”而是为了“掠夺”。但是,要“掠夺”就必须要“发展”,只有相对富裕的殖民地才有足够的生产力为宗主国提供廉价商品与劳务、才有足够的购买力消费宗主国的工业生产。如果说殖民地只是宗主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来源地,宗主国尚不需要发展殖民地经济,那么宗主国要将殖民地变成宗主国的消费市场就必须提高殖民地的物质生产能力,挤得更多“牛奶”的方式是将“奶牛”养肥,英美对殖民地是这样,一战后英美对德国是这样,二战后美国对西欧日本还是这样。
我们明显看到,被殖民的香港、澳门、台湾社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内地,被半殖民地的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大连、青岛等地的发展也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城市,这说明殖民主义充当了现代化建设“不自觉的工具”。殖民主义一方面当然是带来“火和剑”的剥削与压迫,另一方面还是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带到殖民地,从而为殖民地的现代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无论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会计制度、现代融资制度、现代信用制度还是现代警察制度、现代司法制度、现代市政制度、现代军事制度,都是从殖民地或租借地逐渐传入中国内地。在社会管理制度方面,很明显西方管理制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些殖民地和租借地也成为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窗口。甚至,要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的现代思想,也是源自殖民地和租借地,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也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租借地”城市,甚至大量的地下党组织也是借助“租借地”的司法保护躲避国民政府的追捕。马克思将文明交流方式“和平”(商业)方式和“暴力”(战争)方式,而殖民压迫同时带有“和平”与“暴力”两种方式,从而加速了东方封闭社会的崩溃。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之所以被我们忽视,是因为建国初期出于政治需要进行“反帝”宣传而无限扩大殖民主义“破坏性”一面掩盖殖民主义“建设性”一面,也是因为马克思经典著作被“封存”只允许阅读“伟大领袖”著作所带来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如果说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建设只是“不自觉”的,那么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完全可以“自觉”进行现代化建设,限制殖民主义的缺点而发扬其优点,其实这就是“引进外资”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就意味着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商业制度(包括商业立法),“对外开放”就意味着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尤其是民主宪政制度)。
独立国家区别于殖民地国家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主动“拿来”西方国家在国内行之有效的制度,而不是被“送来”西方国家已经淘汰的制度。看看西方国家在国内“保护人权”、“尊重司法”、“救济贫困”、“普及教育”、“新闻自由”,而在海外“压制弱国”、“操纵司法”、“掠夺贫困”,我们当然可以“拿来”前者而“抛弃”后者。有人担心“全面学习西方”会摧毁中国文化根基,其实我们看看香港、澳门、台湾的民族文化发展水平尤其是国学发展程度就知道,“世界化”与“民族化”并不冲突,用一句广告词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市场时代讲究“差异化”,各民族特色文化对于其他民族才有吸引力,这就是基辛格来中国要看《梁祝》,邓小平去美国要看“披头士”的原因。
那些动辄拿“爱国主义”、“民族特色”抗拒“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尤其是制度文明的人,一部分是被当权者操纵或裹挟成为反对“政治改革”的“水军”,另一部分是因为对外来文明(不包括物质文明,所有人对西方物质文明都是欢迎的,从不主张“民族特色”)高度不信任产生的恐慌。其实,任何一种文明,只要“拿来”后行之有效就可以坚持,“拿来”后无效就可以放弃,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些反对“拿来”的“领袖”及其幕僚,未经实践检验就大力反对,是“先知”约翰还是“先知”穆罕穆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6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殖民侵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原有的生产关系。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国家在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也为落后的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为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人物简介: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千年第一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殖民侵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原有的生产关系。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国家在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也为落后的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为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