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

如题所述

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解释如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平面图形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历史悠久,距今约4000年前,古巴比伦时期就有利用平面图形边界线长度计算图形面积的想法。首先,测量测量平面图形边界线的长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这样测量长度到计算面积的过程与方法,简称为“测线算面。”

线段是一维的,其测量就相对直接、便捷。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仅从单一方向无法确定,需要通过两个方向的测量共同确定,需要用二维的眼光。

在测量时,都需要定义一个基准单位,然后再用它去测量被测对象。如果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就先定义长度为1个单位的线段为基准,然后用它去测量。如果测量平面图形,就先以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面积作为基准单位,然后用它去测量。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来说,用刚才的基准单位去量还是可行的。但对于其他形状各异的平面图形就显得困难和繁琐。于是,就先找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通过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再推导出其他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从计量角度出发,一维世界到二维世界的一个最大变化是对几何对象的刻画从测量为主转变到对算法研究为主,也就是“量”长度转向“算”面积了。

作为运算的“长×宽”具有双重含义,第一是将一维的线段变成了二维的长方形;第二是“变长度为面积”,两个同类量(长度)相乘,衍生了不是长度的另外一类量(面积)。

对于“长度×长度”的意义要做进一步理解。因为在二年级刚认识乘法时,把乘法理解为“相同加数求和”或“求一个数的几倍”的运算。

这样的经验用于长度的测量,“4厘米×3”的意义是把“4厘米”长度的线段看作一个整体,用这个4厘米长度作为单位,去测量另外一条更长的线段,测量动作重复3次,结果为3个4厘米。其中,这里的“3”和“4”的意义不同。

长方形面积公式中“长×宽”的意义,不是两条线段长度的乘积,而是行数与列数的乘积,简写为“行×列”。

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中的长与宽,表示的不是长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非表达长度与长度的乘积等于面积,而是行数与列数的乘积等于面积,即“长方形的面积=行×列”。这时“×”的意义与“相同加数求和”或“求一个数的几倍”就具有了一致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