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长呢?

如题所述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并不在这个椭圆的中心,而是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时候,就会离太阳有时近,有时远。地球运行的速度是和太阳引力的大小有关系的;而太阳引力的大小,又和地球距离的远近有关系。如果地球距离太阳远一些,太阳对它发生的引力作用就小一些,那么地球就会走得慢一些;如果地球距离太阳近一些,太阳对它发生的引力作用就大一些,那么地球就会走得快一些。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春季,地球在离开太阳较远的轨道上运行,太阳对它的引力比较小,因此它在轨道上运行就较慢,所以春季的时间就长一些。夏季,地球离开太阳最远。太阳对它的引力最小,因此它走得最慢,所以夏季的时间最长。秋季,地球已在离开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太阳对它的引力比较大一点,因此它的运行速度就比较快,所以秋季的时间就短一些。到了冬季,地球离太阳最近,太阳对它的引力最大,它也走得最快,所以冬季的时间最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2

一年365天 我们总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不停的变换 那你有没有发现四季的时间是不一样长的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06

中国的四季月份时间,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这种四季的分法,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中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这种四季的分法,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第3个回答  2018-01-06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