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社会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  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统一之后,民国进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扩展资料:

民国成立的意义

1、政治上: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中华民国政府宣布焚毁刑具,停止刑讯,严禁买卖人口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人民自由和权利。

2、经济上,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措施,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们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实现了自身的第二次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3、民族关系上,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

4、文化教育上,中华民国政府主张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在这样的教育下,民主共和的观念占据了人民的大脑,封建帝制的思想被逐步抛弃。中国人的身份开始由臣民向公民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时代背景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由模仿日本、移植欧美教育制度到逐渐本土化的转折阶段。在学校考试制度建设和实践上,受社会政治、教育变革和文化传统诸因素的影响,形成新的特征。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各类学校考试,资产阶级政府培养和选拔人才服务。适应学校入学与学业考试内容、类型获得新的发展。民国后期,国民党政府曾试行中等学校毕业会考和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各级学校,在招生、学业考试等方面有新的探索。这些都为中国现代学校考试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自从清末确立新式学校的独立地位后,招生考试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广大读书人的出路,而且与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发展需要直接相连。民国初年改革学制,大、中、小学校取消封建特权等级和繁琐的入学资格限制,扩大了招生对象。在招考形式和录取方式上,继承清末办法,由各校自主招考,教育部仅制定相关招生原则,进行协调。这种招生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级学校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随着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单独招考的消极影响日益显露。因此,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以高校计划与统一招生为取向的新一轮招生考试改革逐渐兴起。另一方面,苏维埃政权所兴办的各类学校教育,根据革命战争时期培养各种人才的需要,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招生考试模式。
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结束、民国建立,政治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社会经济相应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变异。这些冲击着城市传统社会结构,传统婚姻制度也受到挑战并开始出现变动。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婚姻制度的变迁及人们实际婚姻生活状态进行考察,从而揭示民国社会深层的变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 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统一之后,民国进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第3个回答  2019-12-03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 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统一之后,民国进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第4个回答  2016-03-04
  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统一之后,民国进入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并未列明何为固有之疆域。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积为1141万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领土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俄罗斯)。
  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初期颁布临时约法,后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为背景,国民政府实施军政期,训政期,宪政期,抗战后召开国民大会,确定了总统制。
  民国时期外交呈现了一个国际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遵循国际规则与维护国家利益、法理上的独立与事实上的自主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