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定义

①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②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即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2、反映资金时间价值

①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

②实际利率: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表示字母

①名义利率:以r表示名义利率。

②实际利率:以i表示实际利率。

4、计算公式

①名义利率:r=(1+i)(1+p)-1

②实际利率:i=(1+r)/(1+p)-1

5、两者的关系

①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②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名义利率

百度百科-实际利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收益,还与货币的购买力有关。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投资者所得的货币购买力会贬值,因此投资者所获得的真实收益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就是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名义利率与实名义利率际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i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n表示年计息次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

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一般简化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如果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而同期通胀率为3%,则储户存入的资金实际购买力在贬值。因此,扣除通胀成分后的实际利率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仍以上例,实际利率为2% - 3% =-1%,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是亏钱的。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通胀压力难以消化的长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即便央行不断加息,也难以消除。所以,名义利率可能越来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会将主要资产以现金方式在银行储蓄,只有实际利率也为正时,资金才会从消费和投资逐步回流到储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11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也就是我们在银行里面看到的利率。
存款的实际利率,指考虑物价因素后的利息率。费雪效应:(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X(1+通胀率),为了方便理解,可近似化简为:名义利率 约等于 实际利率+通胀率。

举例吧。假如你今天存100块存一年,名义利率为5%,那么一年后你可以得本利和105。

然而,由于通货膨胀,你今年100能买的东西一年后110元才能买,即你今年的100元由于通胀相当于一年后的110元。(通胀率10%)

那么,一年后你取回本金和利息时,不但没有赚钱,还亏了5元(105-110=-5)!所以你的存款实际利率约等于-5%((105-110)/110 约等于 -5%),亦可由以上公式计算出来(5%-10%约等于-5%)。

第3个回答  2017-12-23

名义利率虽然是资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现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们应当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张某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相互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显著。

所谓实际真实利率,是指名义利率扣除信用风险后得到金融机构的真实利率,再扣除物价指数后得到实际真实利率。于是,中国的区域间金融资源流动就不是奇怪的事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有迹可寻。当然,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空前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货币和货币政策逐步统一的背景下,中国可选择的处理手段似乎不多。

第4个回答  2022-07-27
名义利率由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公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一般银行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市场上,银行报的存贷款利率,债券的利率等等,都是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是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利率,一般银行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则是考虑了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在内,考察的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我国曾经有段时间实行的保值储蓄,就是为了让名义利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以防出现储蓄贬值的情况。有效地防止了挤兑情况的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