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度过三伏天的时候,有哪些禁忌?

如题所述

古人在度过三伏天的时候,讲究“顺势而为”,通过蔽日遮阳、调整心态和亲水避暑等方式来度过“三伏天”。这些方式暗含一些养生妙法,值得后人关注。

一、古人如何对付“三伏天”

有句古话说:“心静自然凉”,这在古时候被运用地淋漓尽致,尤其是在避暑上更是如此。在中国的古老典籍《黄帝内经》中曾论述了关于调整心态来避暑的方法。在该部著作中,作者指出,三伏天的时候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动怒,不要生气,这才是“养长之道”。对此,元代的养生大师丘处机说:“夏天的时候更加适合调整气息、调养身心,这样做,就像冰雪存于心中一样,炎热也就少一些”。

除了调养身心来避暑之外,古人还运用蔽日遮阳和亲水避暑等方式来度过三伏天。所谓的“蔽日遮阳”是指蔽日遮阳的方法。如在唐朝的时候人们搭建凉棚来避暑,后来逐渐形成风气,到了明朝的时候,长安人一到三伏天,便搭起凉棚来避暑。除了凉棚之外,宋朝还兴起了“避暑会”,一些达官贵胄在亭子里、高楼里吃一些凉爽的果品,一旁有笙歌相伴,通宵达旦不停歇,好不痛快。

南北方气候不同,所以选择的避暑方式也不一样。据典籍记载,南方人更喜欢“亲水”来避暑。也就是到水上纳凉来减低体温和内心的燥热感。明朝的时候,还兴起了“大暑赏荷”的活动,一行人一边避暑,一边赏荷花,又凉快又惬意,可谓美事一件。

二、古人“三伏天”养生禁忌

关于古人“三伏天”的养生禁忌,可以从一些医学典籍中了解,总结来说也就是“在三伏天不要贪凉”、“在饮食上要加以注意”、“运动时要注意避暑”、“要调整好休息时间”等。也不只是古代,在当代,这些养生法则也还在流行。在古人的养生“宝典”中,是不主张在三伏天的时候过于“贪凉”的,这样不仅容易让寒气入体,而且容易诱发肠胃、关节、头痛等疾病,对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也不仅仅是古代,在当代,这些养生禁忌也还是存在的。经历过几千年的口耳相传,中国的养生体系已经逐渐完善。针对各个节气和季节的养生知识是比较完备的,人们可通过结合个体情况选择避暑养生法,健健康康度过“三伏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4
古人在度过三伏天时他们的禁忌是在三伏天不能贪凉,以免落下头痛的毛病,因为夏天贪凉的话,凉气会入体。
第2个回答  2020-07-24
一般来说:三伏过后,凡是三伏炎热气候以后,就不能再像伏天期间随便了,比如凉水中浸泡,禁吃西瓜,夜里开窗睡眠等等。否则容易招来慢性病痛。
第3个回答  2020-07-24
因为三伏天特别的热,所以古人说,要少出门走动,在家里待着,不要宜吃凉的食物,防止湿气,口味要清淡,可以减少肠道疾病。
第4个回答  2020-07-24
三伏天要喝黄酒,去热气,喝绿豆汤,是比较消暑。还有就是三伏天不适合出去旅游。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