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件工资怎样才符合劳动法规定

如题所述

 用人单位应按照标准工时制依法自主合理确定计件工资标准。
  根据《劳动法》四十六条、四十七条、四十八条规定,企业职工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资保护制度,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工资分配形式和水平。

  计件工资制是指按照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而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的一种工资制度。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应该按照标准工时制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劳动法》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6
  用人单位应该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有地方法规对劳动定额作了特别的规定的,应从其规定。
  计件工资制是指按照生产的数量(一般指产品合格数)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而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的一种工资制度,是按劳分配的一种体现方式。计件工资制的工资计算方式采用:产量×计件单价的形式。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该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有地方法规对劳动定额作了特别的规定,如《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实行计件工资制的,用人单位确定、调整劳动定额或者计件报酬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确定、调整的劳动定额应当使本单位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5
1,可以考虑将劳动合同订立为以完成一定工作量为标准的劳动合同,这样劳动时间由员工决定,但必须在合同期内完成工作量,怎么安排有员工来决定,这样可以避免劳动时间的问题。
2,即便员工不要求企业缴纳社保,即便已经注明是员工自愿,但只要他不干了,去投诉,企业必须补交,因为这一条款直接违反劳动合同法,该条款无效,无论做什么样的备注,企业违法在先,因此不建议不交社保。另外,社保缴费企业部分是由企业承担的,如果要纳入员工工资里,变相转嫁给员工,那也违法,也就是说,社保部分,单位部分必须是单位独立承担,否则日后投诉的话也是单位倒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