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送曾国藩对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曾国藩改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题所述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与曾国藩。曾国藩对此联极为推崇,并将此联挂于居室。后来在收入曾国藩日记时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千古绝对。
“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这句话听起来极端,实则是曾国藩先生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容不得一点点苟且。否则,一旦退步则沦为禽兽一般的人物。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告诫人们,不要只想着收获,如果没有辛勤的耕耘,那来秋天的丰硕收获。比喻干事业做学问也一样,要有丰厚的积累,时候到时自然会瓜熟蒂落的。
这幅联语作于咸丰元年七月十二日,即公元1851年。此时的曾氏已为礼部右侍郎,是朝廷的二品大员了,他一如既往地对自己严格要求。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当时的曾国藩,乍看上联似乎绝对至极,甚至荒谬。 为什么做不了圣贤,就一定成禽兽呢?不是还有机会做一个非圣非兽的普通人吗?其实,此联表明的是曾国藩破釜沉舟的坚决态度,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只有做圣贤一条路可走,否则便堕落为禽兽!两百年来为人称道和引用,同时也正是抱着这种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志向,曾国藩得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家子弟一跃成为名垂青史的封疆大吏、中兴名臣,成就了其非凡人生和“内圣外王”的千秋功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12
曾国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与曾国藩。曾国藩对此联极为推崇,并将此联挂于居室。后来在收入曾国藩日记时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千古绝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2-19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
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jī)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与曾国藩。
曾国藩对此联极为推崇,并将此联挂于居室。
后来在收入曾国藩日记时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千古绝对。
闻一多先生在其诗集《红烛》中,也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序诗的最后一句,既激励自己,也鼓舞世人。
第3个回答  2016-09-10
确实应该这样,光想得结果失去的更多。
第4个回答  2016-09-10
曾文正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