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书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读书必定是苦事,如果不苦,那你读的书肯定有问题。人的天性是趋甜避苦,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是考验意志的一件事。

曾家沉浸在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喜悦中,这更让曾国藩坚信了他的看法:人蠢不要紧,只要努力坚持,就能成功。同时他也笃定了这样的人生观:既然我是笨人,那将来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机不取巧不走捷径。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我只走那条看上去最笨、实际上最踏实的路!

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事业之大小取决于你的良知大小。

“有志者事竟成”

曾国藩突然磕巴起来:“想必……是……在下的诗文……”
“你的诗文一般,”穆彰阿打断了曾国藩,“我所以要见你,就因为你知不可为而一直为之,持续不断地向我送诗文,这种毅力打动了我。”

穆彰阿先接受了曾国藩发自良知的感谢,然后就指点他。他说:“你以三甲末等的成绩进翰林,这个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其实,你天赋不高,中等还偏下。可你有个许多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意志力。人的意志力量是无穷的,可化腐朽为神奇,可让日月换青天。历史上成大事者都是靠勤奋而非天赋,所以你要好好保持这个优点。
”倭仁比唐鉴好说话,一见曾国藩就滔滔不绝。倭仁说:“其实读书之法,只需按自己的性情而定,有人博览群书,不求甚解;有人一生只钻一本书,殊途同归而已。但检身之法却有一定之规。我的检身之法完全按理学的规矩,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闭眼睡去,这期间的一言一动,坐卧饮食,都要记下,如果有私欲,就马上干掉它;每天要静坐一个时辰以上,要把心中的私欲逐一克掉,也就是说,研己(抓住些苗头加以认真研究,从而发现其发展趋势和利害关系)功夫最重要!”
曾国藩耷拉着眼皮,茫然若失。倭仁发现他没有听懂,加重语气道:“其实就是通过静坐、记笔记等自省的功夫把一些私心杂念消灭在微露苗头之时,让自己沿着天理的大道奔驰而去,并将学术、心术、治术连通一气,学问增长的同时,道德水平也得到提高,这样你就逐渐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一旦被天道眷顾,酬了他的勤,那他就不知天高地厚了,这是人性。

其实,理学家太偏激,王阳明说得对,真诚不欺只是不欺骗自己的良知,在不违背良知的前提下,你可以使用善意的谎言。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每提到戒烟,曾国藩总是洋洋得意,并以此为例劝诫他人,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有毅力、有恒心。毅力是天底下第一利器,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其实,毅力每个人都有,不过有人只在一件事上有,而有人在大多数事上有。但肯定的一点是,没有人在任何事上都有毅力。

戒烟难,因为它有肉体的欢愉;戒棋更难,因为它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人在精神上的瘾远高于肉体上的瘾,所以戒起来会非常难。

“我看你修身齐家做得都很好,修身方面已文质彬彬,隐忍负重,据说在京城被人骂得狗血喷头,却泰然自若。”

曾国藩叹息道:“背后没少生闷气,险些把肺都气炸了。圣人说要慎独,看来我修行还不够。”
郭嵩焘沉吟一会,恍然大悟。曾国藩只是不想被好友捉到把柄,在别人面前,他可以无所顾忌,可在朋友面前,他要有个样子。伟大人物不畏人言,只是不畏天下苍生的言,天下苍生的话算个屁!但他们却畏惧亲朋好友的言,如果连亲朋好友都不体谅他理解他,那他可真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了。

这段深沉的总结让李元度大为感动,他原以为曾国藩这次不可能挺过来了。曾国藩最后如释重负地说道:“人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只要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人不怕失败,只怕在失败中沉溺而难以自拔。”

李元度激动起来,去找曾国藩的手,握紧了,声音哽咽:“大人,好样的!”

中国儒家最得意的一点就是,万物皆备于我,艰难困苦非但不能摧毁我,反而会成为磨练我的动力。我把艰难困苦和一时的窘迫当成是磨刀石,千磨万砺虽辛苦,但非得经风雨才可见彩虹!

曾国藩心里叹息说,人情这玩意就是镜子,你对它笑,它就还你微笑,你若愁眉不展,那它绝对还你苦瓜脸。

曾国藩即将到来的人生如恒星,亮得刺眼,而咸丰即将到来的人生晦暗如乌云。

机智过人的幕僚们纷纷点头,曾国藩惊奇起来:“你们知道我的本意?”
有幕僚嘴快:“拖字诀。”
“哦?”曾国藩略有些欣喜。

“人这一辈子,就是在别人的猜疑和不相信中度过的。你有用,他们用你,你无用,他们就抛弃你,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平常说磨练心智,都是闲扯,此时才是用功时。面对外来的欺辱和不信任,应抱一颗平常心对待。如果真冲冠大怒,那就是被对方牵了鼻子走,不是真修行了。

“功成身退”对于当事人而言最无奈,对当事人的上司而言则最卑鄙。别人辛辛苦苦为你打下天地,天地一稳,你就卸磨杀驴,卑劣程度可以让人对人性彻底失去信心。

曾国藩一生修为的精华,在今人看来,只是把“功成身退”知行合一而已:知道功成身退是天之道,活命之本,马上就去做,而且尽心尽力,不留半点余地。

当兵的,尤其是当了多年兵的最怕解甲归田,因为他们只能打仗,不会别的。所以,他们就在忍气吞声中和八旗兵们其乐融融。

安定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恢复乡试的贡院,太平天国在金陵多年,知识分子早忘了乡试是怎么回事,如今曾国藩重新给了他们一条通往光明道路的天梯,知识分子们对曾国藩是感激涕零。

曾国藩接着说:“越这样想,焦虑越多,公事越繁,而长夜快乐之期更是杳无音信。本来,我就打算老死在金陵的。想不到又要我担当如此重任。责任越重,事务越多,被人指责也就越多。世人都以官至极品为荣,而我现在真是把它当作苦恼的处境。”
一个人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人的运有数,可能我的运气用完了。如果这次再有闪失,我离下台就不远了。而我预感到,这次肯定会有闪失。”
中国古代官场中有一种病,全凭个人意念就能让它来去如风,我心主宰疾病。
“东方不亮西方亮,有大志者,不愁没出路。”

“你要汲取我的教训,八旗、绿营再不可倚靠,保太后、皇上之安,保卫神州华夏,全仗你的淮军。今后,淮军必有被议论的一天,千万不要像我那样,畏首畏尾,只可加强,不可削弱。乱世之中,手里必须有枪杆子,于家于国都应如此。”

“什么?”李鸿章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和左宗棠几乎有不共戴天之仇,怎么会是他?
曾国藩看出了他的疑虑,一笑:“你呀,境界不高。左宗棠这人雄才大略,待人耿直,廉洁自守。我和他争的是国家大事,不是私情。左宗棠有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正是他的长处。人不能因私情而动国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