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的气候学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雨水,气候学上有两层含义,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加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每年阳历的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雨水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初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这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陆续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升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较多。“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当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尤其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还比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如果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成效。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问清沟沥水,预防春雨过多而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薹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薹花肥,力求荚多粒重。华南已经开始双季早稻育秧,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复杂,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一方面应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交通部门防寒防冻工作,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蔓延。

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决定了越冬作物生长,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

随着雨水节气的来临,雪花纷飞、冷气侵骨的天气渐渐远去,而春风拂面、冰雪消融、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迎面走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