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真的有那么恐怖吗!我不认为

蜱虫,说实在话我觉得很多人都有点杞人忧天!就因为前段时间的蜱虫咬人之死一时公布后,简直把蜱虫这个词推向了高潮,甚至有人担心取来最近常见的虫子会不会都是蜱虫,甚至有人拿金梳龟甲来提问是不是蜱虫,正因为有人对它半知半解,才会造成恐慌,建议政府部门多宣传宣传这些科普知识,是一些虫盲尽早消灭!我这么说不是想提问,只想知道你们的看法!写的好加分额~!
摆一楼和四楼六楼!脱!我不是不懂蜱虫,我只想让你们对于一些人害怕蜱虫所产生的恐惧提出看法

    蜱虫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携带的病毒。但是也并不是每只虫子都携带致命病毒。就好比蚊子,本来被蚊子咬一口并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假设这只蚊子在咬你之前正好咬过一个艾滋病患者,这就很可怕了。

    蜱(读pí,二声)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牛虱。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要注意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5

    搞好科普宣传是有必要的,可以避免恐慌情绪的出现;

    蜱虫跟蚊子一样,它叮咬是有可能传播病菌的,但不是每一次叮咬都会传播病菌;据说蜱虫传播疾病的概率不比蚊子大;

    没必要对蜱虫恐慌,但也不能对它麻痹大意。尤其是一些高发地区,蜱虫传播疾病的概率也是不小的,被叮咬以后如果没采取措施,或者就医时没有及时告知医生曾经被蜱虫叮咬过,是有可能会误诊甚至延误治疗的。我们这有一个县,每年因为在山上采茶而被蜱虫叮咬的人很多,被传病而去就医的每年有近百人。(这就像广东每年都会有几千人因蚊子叮咬而感染登革热,但北京就基本上没有)

    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还是挺高的,所以对待它,还是要不恐慌、不大意。

第2个回答  2018-04-04

蜱虫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携带的病毒。但是也并不是每只虫子都携带致命病毒。就好比蚊子,本来被蚊子咬一口并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假设这只蚊子在咬你之前正好咬过一个艾滋病患者,这就很可怕了。

蜱(读pí,二声)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牛虱。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要注意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2-31
蜱虫不可怕,可怕的是携带病毒的蜱虫。不管它有没有携带病毒,防着是肯定没错的。
第4个回答  2018-10-25
蜱(拼音:pí,注音:ㄆㄧˊ,音同“皮”),又名蜱虫、壁虱、床虱、臭虫、扁虱、草爬子、忠诚龟,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蜱还会带来传染病,如莱姆病、Q热、科罗拉多蜱热(Colorado tick fever)、兔热病(Tularemia)、蜱传回归热(relapsing fever)、巴贝西虫病(Babesiosis)、埃里希氏体病(Ehrlichiosis)、蜱媒脑炎(Tick-borne meningoencephalitis)、牛无形体病(Anaplasmosis)、犬黄疸病(Jaundice)等。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所感染。
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防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