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调料的原因,或者是做的手法的原因。阳春面,是最名声在外,也是最不起眼的一碗面,人人需要,却无人喝彩,但再远的离别,一碗暖胃更暖心的阳春面,也便归家了。世间,高手与寂寞、简单与不凡、爱与孤单,总是如影随形。真情谁与共,生死可相从 ,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
和“春”没关系。和“钱”扯不清。阳春面,是碗简单的面,但它有种魔力,正是来自它的简单。阳春面最早叫“清汤光”(光面、单面、清汤面),就是因为除了面和汤,没有其它,其实,叫清汤面更直白,但因何又叫“阳春面”:阴历十月称小阳春,在江浙沪一带,隐语以“十”为阳春,此面以前每碗十文铜钱,所以,有了“阳春面”这样斯文的名字。
拥着“阳春白雪”的名,干着“下里巴人”的活,阳春面算是江浙人的日常,在上海、苏州、扬州、高邮、淮安几地,对阳春面尤为喜爱,口味不同,面馆众多。仅苏州一地,就有浩浩荡荡2万6千余家面馆,每天卖出的阳春面不计其数。阳春面既是一种最常见的面,更是江南汤面的基底,配上各种浇头,得以把淮扬菜的料理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
南北对汤面的态度完全不同,北方在面上下足了功夫,南方则更看重那碗汤,而对汤面中的面,略显轻视,变化单一的碱水细面,只求口感利索,能衬托汤和浇头,就算满意。阳春面的核心,是称为“汤头”的汤,对汤的追求,才有了阳春面汤宽面少的吃法,汤上放上“浇头”,阳春面摇身一变,成了各种名噪一方的浇头面(三虾面、黄鱼面、爆鳝面、大排面…..)。汤头分红白两种,区别是有无酱油,苏州、扬州人爱红汤,上海人爱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