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信任(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信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没有了信任,教育将无从发生!

有人说,被学生伤害,是教师的宿命!这里的伤害,肯定包括了欺骗。如果一个学生有一次欺骗了你,你第二次还会相信他说的话吗?我想,几乎所有的老师还是会相信的。如果第二次他仍然欺骗了你呢?还相信吗?教育学告诉我们,对学生要无限信任,所以,还是要相信他吧!第三次,你还相信吗?

如果你被骗了三次,还选择相信这个孩子,那我只能说:你傻啊!

无限信任,是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相信学生的任何事情吗?不是啊!无限信任,是相信孩子,是相信孩子无论现在处于何等落后的地位,以后必然会获得深刻的发展,即使现在不知道他将如何发展。

对孩子具体事件的信任,那必须是有限信任,这是需要师生双方经过大量的共同生活,在长时间的协助学生挑战困难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也就是说,有限信任是经过一件一件具体的事件之后,师生双方建立起来的对对方的信任。当然,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可以说是无条件的,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具体事件必须具体分析,不能说我们无限信任学生,就得相信孩子们的所有表现。这世界上只有一种信任是不讲任何条件的,那就是儿童对父母的信任!

我们相信孩子必将在今后获得深刻的发展,不意味着我们就要相信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比如说:没带作业,身体不舒服所以没写作业,作业忘记了,下次一定带着,……只有经过了这样一次次的相互信任,师生间的信任才可能有效的建立起来。每一次当有学生欺骗了我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我难过的不是你欺骗了我,我难过的你失去了我对你的信任!

那么,既然学生欺骗了你,教师就可以不再信任他了吗?当然不可以,如果我是一个商人,我肯定选择不再和他合作;但我是一个教师,我的职业道德要求我,即便被学生伤害了千百次,我依然要相信他!这是最难的!尤其是当自己心里想不通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真的喜爱,还是不要当教师吧!这份戳心的难受,只有教师在时时忍受,明明他一再的欺骗你,你还得相信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只是在口头,或者在心里相信,还是远远不够的!无限信任的增强,离不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点滴进步,这种时刻出现的越频繁,教师越容易产生信任,学生也越容易获得自尊。师生同时经历这样的共同生活越多,师生间的信任就会愈发坚固。这里面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仍然是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指导力!

无限的信任和热爱;实实在在的专业策略;适时适当的外部评价以至于最终的自我评价;对学生不断地鼓励和协助……这都是教师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只具备了其中任何一点,都是不完整的,比如说“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励志教育”等等,只抓住其中的一点,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但不会成为一名专业型的好教师。比如当年中国男篮的主教练:霍华德,那真是一个励志型的好教练,带领中国男篮取得了亚运会的金牌,但由于业务能力有限,在只有精神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五场全败。而当初中国男足冲出亚洲,打进足球世界杯那一次,主教练米卢帝诺维奇,既能给队员打气,还能及时调整队员的状态,也可以和媒体搞好关系,最重要的是给国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与信心。在这样一位教练的带领下,中国男子足球队终于在2002年冲进了足球世界杯!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真的是非常重要,而教师所具有的专业能力自己对学生的指导力,决定了教师自身的高度。教师的高度,就是教室的高度,就是教室里几十个孩子的高度,从这一点出发,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重要的事!而这所有的前提,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无限信任!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就让我们以“对灵魂无限信任,对错误零度宽容”为指导,在信任的路上笃定前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