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请做详细回答
简答题
现在开始
知道的举手
老师有奖

因为战争并没有打输,但战后签订的条约却使法国得到了很多利益,所以有人说“中法战争中国是不败而败”。

清光绪九年(1828年),当时的清政府与法国在越南北部爆发了战争,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

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世人因此约丧权辱国,且签订于清军作战获胜之时,故称中法战争的结果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并且在以后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说法不绝于耳,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扩展资料: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内容:

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

2、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5、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条约签订后,法国侵略势力开始伸入云南和广西。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其次,清政府之所以对法议和,客观上也是因为英美等国的态度,他们担心中国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政府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样驯服了,而且危及自己在华的侵略利益。

英外交大臣就曾说:“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对欧洲人发生严重后果。”因此,他们极力施加影响,迫使清政府尽快对法妥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法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6
其实在中法越南战争中,清朝并非大胜法国,中法双方最多只是互有胜负。 1884年7月战争爆发後,法国海军迅速取得制海权,法将孤拔领法国海军进攻福州马尾船厂,只需数十分钟就摧毁马尾船厂、炮台以及整支闽洋舰队,之後法军攻占台湾基隆,虽然在淡水(沪尾)一役法军被驻台湘军淮军及台湾本地团勇所败,令法军不能顺利占领台湾,但法军之後占领澎湖群岛,海上封锁台湾,而福建、浙江对开的海面,都由法军控制,只是法国怕列强干涉而不敢下令海军北上威胁北京,所以在海上,清朝在中法战争中一直处於劣势。

清朝在中法战争取胜主要是在陆上。其实在战争初期法军在陆上都占上锋。当时法国已控制越南绝在部份国土,最初中法在越南北部近中国边境互有胜负,至1885年2月,法军攻陷谅山及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广西大镇,而西路法军也大败黑旗军及滇军,中国方面此时得到老将冯子材来援及统一指挥,重整旗鼓,加上法军轻敌,清朝军队才成功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继而收复谅山,而黑旗军也在西路发难,法国陆军陷於困境。

综合上面的战争形势,清朝虽在镇南关大捷後士气大镇,令法国在越南北部的陆军陷於苦战,但越南大部份早已落入法国人手中,而台湾依旧被海上封锁,法国舰艇依然控制东南沿海,所以中法顶多凭镇南关大捷取得较多要求复开和谈的筹码,战争形势仍非常严峻,说中法战争清朝大胜法国,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而且当时日本也乘中法战争,煽动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清朝也派兵入朝鲜协助平乱,清朝可能会出现两面受敌的局面。

所以以当时形势,和谈是对清朝有利,加上法国内阁因镇南关大败而倒台,清朝不得不与找著法国国内政局不稳的机会,以最佳时机与法国和谈。因为在停战前,越南90%以上领土及主要城市(包括顺化、河内、西贡)都已由法军控制,而清军只夺回谅山。

後来中法的天津和约,其实是鸦片战争後清朝与外国多个条约中较为合理的。法国海军放弃对台湾的海上封锁,及撤离台湾基隆及澎湖群岛,以换取清朝承认为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则清朝放弃越南的宗主权。虽说清朝因此失去越南,但越南只是清朝藩属国而非领土,而且早在战争之前越南大部份地方都被法国所占,相反台湾是清朝的领土,以一个早已陷落的藩属国越南换取解台湾之困都算是化算。而且条约中清朝不用向法国割地赔款,只须关放中越边境数个口岸而已,可算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朝首次与外国交战而不用割地赔款。若战争继续下去,法国一旦在海上增兵,清朝沿海省份会危在旦夕,清朝可能会战败及要割地赔款。
第2个回答  2007-01-17
中法战争中国为什么不败而败?

1885年3月下旬,广西老将冯子材率领镇南关守军经过反复拼搏,击退了法国侵略军的猖狂进攻,取得了镇南关大捷。随后冯子材挥师南下,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文渊、谅山等地。与此同时,西线滇军和黑旗军配合,大败法军,取得了临洮大捷,并收复了广威、老街等地。然而4月7日清政府却发布了前线各军停战撤兵的命令。6月9日又与法国签订了和约。清政府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并在中越边境指定两处开埠通商。

这种结局的出现,除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外,又与列强联手侵华有密切关系。英国政府要员葛兰斐尔表示“中国的任何胜利都会一般地对欧洲人发生严重的后果”。列强们害怕中国获胜会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同列强的抗争力。

早在1884年,法、日侵略者就密谋南北联手,共同对付清政府。那年夏天,法驻日公使与日本自由党首领后藤象二郎秘密商定,由法国提供一百万日元及其他可能的军事援助,支持日本在朝鲜进行颠覆活动。法国企图借此在北方牵制清朝的北洋海军和陆军,便于它在越南的侵略活动。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则是乘机扩展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同年12月,日本果然支持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政变,挟持国王,组织亲日政权。这次政变虽被驻朝清军及时粉碎,但日本仍借机要挟清政府。清政府之所以在中法战争中向法国妥协退让,惧怕法日两国南北夹攻是一个原因。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中法战争在军事上中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是不败。然而李鸿章却将此作为妥协求和的资本,主张“当借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正式签订《中法新约》,中国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所以中国是不败而败。而法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法国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还首次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所以法国是不胜而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4-27
清法战争被本来就是一场中规中矩的殖民战争,法军没有大败,清军也没有大胜,顶多是互有伤亡,而且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台湾保卫战的胜利,但这都只是短期胜利,大局势却是法军还有一战之力,而且正在从本土运兵到越南,由于福建水师被法军全歼,所以法国有了绝对制海权,可以封锁台湾,然后将其拿下。只要法国陆军援兵到了,清军必败无疑,所以中国只是在看似不败的情况下败了,但以中国的国力这其实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