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烹饪方法能够降低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吗?

比如用水煮肉,煮熟了把汤全部倒掉,只吃肉;或者在烹饪前,将肉类用酒或醋长时间浸泡后捞出洗净……,这样是不是会降低肉类中的嘌呤含量?

肉片水煮3分钟嘌呤含量最低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将猪肉、牛肉、鸡肉样品分别以水煮、清蒸、煎炒、油炸4种烹饪方法处理,比较1、3、5、10分钟烹饪时间下食物嘌呤含量的变化。

检测发现,水煮后肉中嘌呤含量降低最明显,最佳水煮时间为3分钟,此时猪肉、牛肉中嘌呤含量降低50%,鸡肉中嘌呤含量降低30%,3分钟后变化趋于平缓;

结合口感,最佳清蒸时间为10分钟;油煎最好不要超过2分钟,因为2分钟后嘌呤含量不降反升,4分钟达到峰值。

扩展资料

恰当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做鱼肉类菜时,嘌呤为水溶性物质,在高温下更易溶于水。所以,痛风患者在食用鱼、肉类食物时,可先用沸水氽过后再烹饪,这样可减少此类食物中嘌呤含量,同时也减少热量。

烹饪厨具方面建议选微波炉、不粘锅和烤箱。痛风患者在饮食方面必须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均衡营养成分比例。使用微波炉或不粘锅可避免因食用油过量而造成的热量过多,同时减少维生素的丢失。

烤箱既能除去多余的油,又能烤出香喷喷的美食。此外,烤鱼或肉时在盘底铺上铝箔纸,可吸去溶出的嘌呤和油,从而降低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和热量。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肉片水煮3分钟嘌呤含量最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别贪图食物鲜美 牢记五招远离痛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4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给肉类食物“过水”减去一半嘌呤。
据统计,20-40岁年龄组的痛风患者发病前.90%有经常大量饮酒和嗜好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类成分食物的习惯。可见痛风的发作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多痛风患者很是排斥肉和鱼,结果造成自身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痛风依旧发作。事实上,痛风患者应忌口无需置疑,但并不是说痛风患者就不能吃肉。
痛风是机体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与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发性的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的形成,严重时可以出现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痛风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饮食护理 1.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有研究表明,食物来源的嘌呤绝大部分生成尿酸,很少能被机体利用.外源性摄入高嘌呤食物是痛风发作的最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尿酸是人类嘌呤分解的终产物,所以不论急性发作期还是非急性发作期对酒(特别是啤酒)、动物内脏、蛤蜊、牡蛎、沙丁鱼、蟹、海鱼、海参、黄豆、扁豆、香菇、浓肉汁、火锅汤、酵母粉等含嘌呤较高的食物都应禁止摄入.苏打饼干、咖啡、巧克力、蛋、乳类等含嘌呤极少,急性发作期可作为首选食物.含中等量嘌呤的有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肉类要先煮过弃汤后再制成菜肴,以减少其中的嘌呤含量.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含嘌呤较少,非急性发作期可以作为选择.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1 、鱼肉类
嘌呤为水溶性物质,在高温下更易溶于水。所以,痛风患者在食用鱼肉类食物时可先用沸水氽过后再烹饪,这样就能减少此类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同时也减少了热量。
2 、蔬菜类
痛风患者在进食肉类时,常需弃汤后食用,但是鸡汤或骨头汤在溶出嘌呤的同时,也溶出肉类的精华。将蔬菜加入汤中炖,能吸取汤中的精华,使蔬菜味美甘甜。
3 、微波炉或不粘锅
痛风患者在饮食方面必须控制每日所需的热量,均衡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取。使用微波炉或不粘锅可避免因使用油而造成的热量过多,同时也减少了维生素的丢失。所以,对痛风患者而言,微波炉或不粘锅是合理烹饪不可缺少的厨具。
4 、烤箱
烤箱既能除去多余的油,以降低热量,又能烤出香喷喷的美食。此外,烤鱼或肉时在盘底铺上铝箔纸,可吸去溶出的嘌呤和油,从而降低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和热量。
5 、调味品
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因要限制盐的摄入而使菜肴清淡乏味,可通过葱、姜、蒜、胡椒、麻油等调料而使味道变得鲜美可口。

参考:网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