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

如题所述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交流读书卡片:
背诵、赏析。
将同学读书卡片中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地方,补充到你的读书卡片集中。
三、心得体会佳作欣赏:
崇高的革命人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但革命者也有血肉之躯。将自我血肉之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熔炉里锻炼成钢铁战士,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奇观。
当无产阶级革命在苏联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革命人生就成为一切向往革命,献身革命,关心革命者所瞩目的热点。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塑造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艺术地回答了人们的期待。保尔并不是天生的革命者,他曾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从一个普通人生,经历过灵与肉的种种磨难,在艰难困苦中逐渐冶炼成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该小说自1930年出版以来,在苏联有无数青年沿着保尔的人生道路走向革命。1950年代出版汉译本后,迅疾成为风靡一时的革命读物。
投身革命,为革命献身,保尔首先与过去告别,与穿着蓝色海魂衫,代表歌谣、祈祷和小说所培育出的贵族小姐,自己曾经深爱着的冬妮娅告别;在监狱里,面对赫丽丝金娜热烈而丰满的芳唇,保尔与自身的情欲作斗争,战胜个人私欲;到后来,保尔卧病在床,又与疾病作斗争……革命的道路,是充满艰难险阻的,只有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可以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保尔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革命旅程中不断发展,磨练成钢。
无论历史怎样发展,也无论后来的人们怎样指责保尔在对待冬妮娅态度上有失偏颇的粗鲁,但战胜苦难,超越自我,用顽强的精神意志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却是永远激励人,感召人的艺术力量。
·作品赏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走向自觉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保尔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时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于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年头,保尔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那种苦干精神和拼命精神,正显示了第一代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
保尔从未屈膝投降过。他总是随时准备承受对自己最沉重的打击。他经受住了一切考验,在对待友谊、爱情和家庭等问题上,他也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时故事情节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程度。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正因为如此,手枪的枪口才那样“鄙夷地瞪着保尔的眼睛”,于是,他以冷酷无情的严峻态度谴责自己说:“老兄,你平时说什么要干出一番英雄事业来,原来全是纸上谈兵!……你有没有尝试过战胜这种生活!……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设法冲出这个铁环吗?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活下去。要使生活变得更有益。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了。”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青年共产党员来说,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保尔也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多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这也就是为什么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能够响彻世界各大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够成为青年生活教科书的根本原因。同时,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译成中文。保尔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泯灭的思想光辉。

三.课堂迁移
你周围如果有像保尔那样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去采访他,他的事迹写成文章,向报纸、杂志投稿。

教学反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们的祖辈、父辈是一本耳熟能详的书,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它的趣味性不及《汤姆 索亚历险记》,故事性不如《西游记》,因而阅读兴趣很淡。但是这本书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坚持、执着等优秀品质,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们推荐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督促、检查学生完整地阅读这本书地情况,就成为这一堂课的第一个目标。使用竞赛的方式是想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时的课堂效果较好。
名著的阅读,教师对学生只能是一种引领。这种引领可以是思想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艺术特色上的。但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应该以学生原有的阅读认知为起点。所以,就有了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层次——学生对他们认为精彩的篇章的推荐。事实证明,认知是有差异的。在这一基础上,就有了精读的引领。最后再以对比阅读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通过这一部分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名著的阅读,不仅要有浏览,还要有精读,有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从名著阅读中汲取营养。
为了增强课堂气氛的感染力,选择了两首乐曲: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朴树的《白桦林》。这首俄罗斯风味浓郁的歌曲在开场很好的渲染了气氛。二是八只眼乐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唱出了中国几代人读这本书的感受。因为没有确切的歌词,所以放弃了滚动播放歌词的想法。但是如果在播放这首时,能展示一些前人读这本书的心得,学生听歌的感受可能更深切。
最后的作业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是,这份作业再次把学生拖回了名著本身,书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差异,再一次为这份作业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