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是怎么打败波斯帝国的?

如题所述

波斯帝国是雅利安人中的波斯人尼鲁士二世于公元前550年建立的。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征服了西起爱琴海、东迄印度、北达高加索、南抵尼罗河的广大地区,包括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小亚细亚由希腊人殖民而建的城邦也落入波斯人手中。

公元前500年,位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希腊人发动起义,企图摆脱波斯统治,并向希腊本土求援。大多数希腊城邦采取观望态度,雅典和优卑亚岛上一个叫厄里特利亚的城邦则派出一支数量不大的战舰。希腊人从以弗所出发,攻入了波斯在小亚细亚的统治中心萨尔迪斯。但是,希腊人不知何故,在该城引起火灾,又听说波斯大队援军将到,只得匆忙撤退。波斯军队尾随而至,大败希腊军队。本就缺乏统一领导的希腊起义者从此分散,雅典和厄里特利亚的援军也撤回本土。

波斯人乘胜在小亚细亚展开攻势,海军也进入爱琴海。到赫耳墨斯带领三女神寻求帕里斯的裁决公元前494年,波欺人将希腊人的暴动完全镇压下去。接着,他们又征服了巴比伦、埃及、印度河流域的一部分。公元前518年,民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军巴尔干北帕里斯的裁决部,企图讨伐那里的斯基泰人。斯基泰人的坚壁清野诱敌深入战术几乎使大流士及波斯人丧生异域。但在归途之中,大流士留下一支军队征服了巴尔干北部地区。马其顿人见势不妙,投降了波斯。波斯人的势力因此直逼希腊中部和南部。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派大将达提斯和阿塔菲尼斯率军再度入侵希腊,并顺利地攻陷厄里亚特城。在厄里特利亚停留数日之后,波斯人启航南下,同年8月在阿提卡西北的马拉松登陆。

大兵压境,雅典人内部就迎击波斯的策略问题展开了激烈墨涅拉俄斯的争论。一派主张就地坚守城池,等待斯巴达及其他城邦来援。一派认为雅典人中不乏投降派,担心如坚守会重蹈厄里特利亚覆辙,不如全军出动到马拉松,在战场上与波斯人一见高低。雅典公民大会表决的结果,是后一种意见取得了胜利。于是雅典全军在当年的军事执政官里马库波斯大王大流士接多贡物的场景斯的统帅之下开往马拉松,在距波斯人不远的地方扎下宫寨。同时,雅典人派信使披迪庇德斯火速赶往斯巴达,请求斯巴达派兵增援。

希波士兵的互相厮杀斯巴达是当时希腊最强大的城邦。它的公民从7岁起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终生以战争为业,是希腊世界上惟一的一支职业军队,战斗力很强,曾连续在战场上打过阿哥斯等强国。更重要的是,斯巴达是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盟主,在必要时可发动同盟军队。如果能争取到它的援助,雅典人对抗波斯的信心会大增。可是,斯巴达人借口他们只能等一周后月圆时才能出兵,并未立即应援。

雅典人这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后果难卜,雅典的将军们在立即决战还是就地坚守的问题上分歧严重。按当时雅典的制度,雅典全军统帅是军事执政官,但在战场上真正有指挥权的是10名将军。为保证机会均等,10位将军每天轮流指挥全军,遇事开会讨论,以多数票决定。这一次开会讨论的结果,竟是5票对5票,决战和坚守两种意见各有一半的支持者。于是主张决战的米太雅德游说军事执政官卡里马库斯,将其争取到自己一边来,从而使决战的意见取得了胜利。

决战那天,米太雅德做了精心部署。他将雅典军队排成长方形方阵,两翼力量较强,中央力量稍弱,以发挥希腊军队两翼包抄的优势。决战之时,雅典人为避免波斯弓箭的杀伤,快速向前冲击。波斯人看到雅典军如此之少,认为雅典人是自动马拉松之战前来送死,也迎上前来。但双方接战之后,波斯人才发现他们想错了。雅典人战斗得十分英勇,两翼奋勇作战,打得波斯人丢盔弃甲,狼狈而逃。中间兵力较弱,且战且退,引得波斯军队一直攻进,雅典军队两翼按原定部署,并未急追两翼逃敌,而是转回头来从侧翼和背后合击波斯军队的中央部分,迫其逃窜。雅典军队大获全胜,波斯人上船后仍不死心,便航向雅典东南,企图偷袭雅典城。但雅典人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以急行军速度赶到波斯人准备停泊的海滩严阵以待。波斯人见无机可乘,只得退回小亚细亚。马拉松之战,雅典人以阵亡192人的代价,奥德修斯带走阿喀琉斯取得歼敌6400余人的大胜。这场战争使得雅典人声威大震,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希腊其他各城邦的士气,坚定了他们共同联合起来抗击波斯入侵者的决心。

波斯国王大流士两次进攻希腊,不但寸土未得,反而损兵折将,白白送了几万人的性命。公元前485年,大流士撒手西去,其子薛西斯继位。薛西斯在镇压了埃及起义后,立刻出兵希腊。薛西斯大军所到之处,爱琴海中各岛屿、北希腊的帖撒利、中希腊的底比斯、南希腊的阿哥斯等先后归顺波斯,整个希腊世界人心惶惶。

面对严峻的形势,雅典和斯巴达勇敢地挑起了重担,组织了一个反波斯同盟。同盟军由斯巴达人担任统帅,主要由中、南希腊各城邦组成。同盟者宣誓共抗波斯,决定在战后惩罚那些背叛希腊的城邦。为争取更广泛的支持,同盟派使者到西西里等地寻求援兵,还派人赶赴德尔斐神庙求神问卜,以得到神的支持。当然,同盟军也没有忘记派出使者,到亚洲各地去探查敌情。

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交战公元前480年春天,波斯大军在国王薛西斯的统帅之下,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入欧洲,经色雷斯,入马其顿。在中、北希腊之间的要塞温泉关,薛西斯的军队遇到了由希腊同盟派出的希腊联军。波斯大军号称170万,战船千余艘,声势浩大。希腊方面由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统帅陆军几千人驻守关口,另有战舰300余艘停泊在优卑亚岛北端的阿尔特米西昂海角,以阻止波斯陆军从温泉关侧后登陆。

在温泉关战役中,希腊联军总司令斯巴达王李奥尼达利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临危不惧,以巧妙的战术回击敌人,使敌军寸步难行,薛西斯几乎一筹莫展。

法国画家大卫所画温泉关之战图但由于叛徒厄菲阿尔特的出卖,薛西斯大军连夜通过温泉关后的小道,于清晨出现在希腊人的背后。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闻讯后果断地将大部分同盟者遣返,以保存有生力量,他自己和300名斯巴达士兵、700名特斯匹亚人和一部分底比斯人留在关内坚守,迟滞敌人的行动,结果斯巴达人和特斯匹亚人英勇奋战,全部战死,底比斯人则投降了。希腊水师在闻知温泉关陷落后,也在第三天夜间扬帆南下,集结到萨拉米斯岛附近。

温泉关失守后,中希腊实已无险可凭。雅典、普拉提亚等邦只得举国大般家。雅典人将家属、牲口及财物全部转送到萨拉米斯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特罗曾,男子则全部登上战舰,决心在海上与波斯人一决雌雄。

经过精心谋划,希腊水师停泊在萨拉米斯附近,陆军仍以科林斯地峡为依托,坚守不出。为引诱波斯人决战,地米斯托克利派其心腹奴隶西琴斯送信给薛西斯,谎称希腊舰队即将逃萨拉米海战跑,劝其速攻。薛西斯果然上当,倾水师主力进入萨拉米斯海湾,恰遇正严阵以待的希腊舰队。这里地域狭窄,风向又对波斯人不利,根本发挥不出波斯舰队数量多、速度快的优势。薛西斯的督战也加剧了波斯舰队的混乱,又由于波斯人为邀功急宠,人人争先,结果自相撞击,阵脚大乱。希腊人则高唱战歌,有条不紊地向波斯舰队展开攻击,将一艘艘敌舰送入海底。激战终日,波斯舰队损失惨重,无力再战,只得在次日返回亚洲。

萨拉米斯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波斯水陆并进而灭亡希腊的计划,为希腊战争的重大转折点。第二年秋天,希腊陆军在中希腊的普拉提亚打败了由马尔多纽斯统帅的波斯陆军,将波斯势力逐出希腊大陆。

普拉提亚大战同时,希腊水师在米卡列海角消灭了波斯的海军残余,希波战争第一阶段以希腊人的胜利告终。但是希腊人的这两次大胜,只是解除了希腊本土所受的威胁,小亚细亚的希腊人仍处在波斯的威胁下,他们迫切希望能进一步打击波斯,将其势力完全逐出爱琴海。雅典人力担重任,把爱琴海中各岛、小亚的希腊城邦等联合起来,组成为雅典为一方、同盟者为另一方的提洛同盟。

同盟建立之后,雅典人首先攻下了爱琴海北部的重镇爱昂,接着举兵横扫爱琴海,清除海盗。公元前468年,雅典及其同盟者的舰队在小亚细亚南部的优里梅敦河口大败波斯海陆军队,使波斯恢复其在爱琴海霸权的企图再次破灭。接着,埃及发生反波斯起义,并向希腊求援,雅典及其盟友派出大批兵力往援。公元前454年,波斯大举反攻,希腊和埃及人均抵敌不住,大败而回,支援埃及的希腊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希腊人并未放弃对波斯的战争。公元前449年,雅典将军西门统大军远征塞浦路斯岛。西门虽在战争尚未结束时病逝,但希腊舰队仍在归途中大败波斯舰队。

长期的较量,终于使波斯和雅典达成共识:波斯人无力重回爱琴海,雅典不可能仅靠海军撼动波斯帝国的根基,双方都有意休战。公元前449年,雅典与波斯缔结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承认小亚希腊人各城邦的独立,并承诺不再派舰队进入爱琴海。至此,波斯势力被逐出爱琴海,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