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地铁的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7-31

修建地下铁道的方法大体可分明挖法和暗挖法两种。明挖法就是在地面先挖一长坑,在坑里铺设一条巨大的管道,再在管道内铺上铁道,安装信号系统,建好站台,等等,再用土把这管道埋好。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建设离地面较浅的地下铁道(15米以内)。这种施工工序简单,可充分发挥大型土建机械设备的效能。天津地下铁道和北京地下铁道的一线、环线都是这样建成的。

而暗挖法是像蚯蚓钻洞那样,所有的工作都在地下完成,仅把挖出的土运到地面就是了。现在北京、广州正在建设的地下铁道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它特别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带或距地面较深处修建地下铁道。

现在,地下铁道使用的机车都是电力机车,但与常规的电力机车不大一样。为了降低隧道的高度,电源线路不在车厢上方,而在侧面,所以机车的导线架也不设在车顶,而设在车门以下。此外,每节车厢都有电动机,许多车厢都有驾驶室,这样,列车起动、制动都快而灵活,易于编组,可以从两个方向运行。地下铁道的列车一般由3—6节车厢组成,每节长13—15米,可搭乘11—200人,有的车厢更大,可容纳900人左右。

1997年,苏联在地震多发区的塔什干(现为独立的塔什干共和国首都)建成了一条长15.4千米的地下铁道。这是第一条建在地震区的地下铁道。他们采用了多种特殊技术和设施来应付地震。比如,每隔15米安装一台地震传感器,只要有任何轻微震动,传感器就能自动发出警报,使人们戒备。这样,一旦发生即使是里氏七级的地震,地铁会立即停止运行,整个地下铁道仍能安全,保持完好。地震区的地下铁道对发展当地的经济和交通事业起着重大作用,但由于这种地下铁道每千米的造价和自动化程度都高于一般标准,所以投资、运行费也高,要求更复杂、严格的管理系统。

欧洲的人力资源不那么丰富,为节省人力,提高客运量,法国于198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无人驾驶的地下铁道。列车时速为60-80千米。在人流高峰时,1分钟开出一趟,平常是每5分钟一趟,每天客运量约5万人次。无人驾驶的地下铁道自动化程度高,驾驶、售票、检票全部采用自动装置。全线只有5名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通过2000台电视屏幕进行监控。控制室的电脑与各站台、车厢内200个微型信息处理机相连。万一发生故障,遥控系统可令列车减速或停车。一般故障由控制中心排除,特殊故障才到现场处理。此外,每个车站都装有双重安全系统,站台门只有车门打开时才开启,以保证安全。如果车厢内有人犯罪,乘客可随时用车内电话与控制中心联系,遥控系统可令车门锁上,把车一直开到有40名警察的特种警卫车站,然后处理事件。这条线路从未发生过事故,以安全可靠著称。

地下铁道的优点虽然很多,但造价昂贵是它的致命弱点。为降低造价,很多国家把郊区的地下铁道线路建在地面上,把市区部分地下铁道线路建在高架桥上,因此“地下铁道”成了市内地下、地面、高架铁道的总称。现在只有马德里、汉城、北京等十几座城市的地下铁道全部建在地下(但北京至通县的地铁将建在地面),而像芝加哥、伦敦、旧金山等城市,地下铁道的地下部分还不及全长的一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