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释迦摩尼成佛之后,要向弟子讲法四十九年?

如题所述

为交代清楚起见,多啰嗦一点文字。
释迦摩尼,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出生时间:公元前563年,去世时间:公元前483年。关于他的出生年代有很多说法,大概六十多种,总体讲上面这个比较靠谱。佛教传说他是王子,其实他所在的迦毗罗卫国很小,2600平方公里,跟未来西安规划的主城区一样大。母亲是摩耶夫人,姨母是瞿昙弥,传说悉达多出生七天后母亲去世,由姨母瞿昙弥抚养成人,娶妻耶输陀罗,儿子叫罗睺罗,堂弟是阿难,还有调达,就是跟乔达摩悉达多唱对台戏的提婆达多。受胎时左肋入,右肋出和刚生下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以及出城四门遇到的病人、老人、死人、天神这些,都是后世编造,没有记载,也没有啥价值。
乔达摩悉达多是个有血有肉,有老婆孩子,也要吃喝拉撒的凡人,但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管他的思想有多么荒谬,作为一家之言,在公元前2500多年,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宇宙,算是个厉害角色。
悉达多在世,传说是29岁出家,至于他条件比较好,为什么出家的问题,可能跟他的国家被别国消灭有很大关系。他曾阻挡,但是没有拦住,国家被彻底消灭。出家后先是苦行六年无果,重新调整思路,在菩提树下发誓,大意是:若不成佛,绝不站起。这当然也是传说。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开悟了。成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这个七七四十九,和九九八十一一样,不必认真对待。
无论如何,反正成佛了。在菩提树下悟出了什么,大概还没有以后浩如烟海的佛经那么多,但是最根本的佛教基础东西,算是悟出来了,就是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
悉达多在世的时间,大概和我国的孔子同一个时代(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也带学生,授徒弟,有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作品也就是编篡《春秋》,司马迁说:仲尼厄而作春秋。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悉达多成佛后,是不是真的开悟,洞彻天地,掌握了至高无上的真理,当然不是。坐那里不实践,能想出个至高无上的真理,本身就够荒谬。反正开悟了就开始说法布道,35岁开始,到80岁去世,说法45年。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而且很勤奋,韦编三绝就是个例子。一生也就总结了那么多。悉达多一生绝对说不了现在整理的佛经那么多。楞严经七八万字,法华经七八万字,华严经近七十万字,这些才是佛经的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即使再“天竺好繁,秦人好简”,悉达多一生不可能说那么多话。所以大部分经文都是在悉达多去世后结集整理的。也就是说,有很多不是乔达摩悉达多说的。
佛经结集,是个大事情。随着佛陀的逝世,僧侣间的意见分歧愈益严重,这就产生了统一思想的要求。到阿育王为止,相传 佛教经过三次结集。所谓结集,意思是会诵经典,就是为了维护团结,消弥分歧所作的一种努力。 佛陀一生的教诫,本无文字记录,哪些是由他直接口述的,属于他本人的思想,已经不可考证。但 在他的弟子群中口耳相传,背诵记忆者,为数相当可观,其中也少不了后学者的自我创作。把这些各以 佛陀名义流传的教诫汇集起来,经过各地比丘集会共同讨论协商,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经典,是统一的 需要,也是统一的前提。
佛经集结的过程大概如下:
第一次结集是在悉达多去世后第一年的雨季, 由弟子大迦叶召集主持,五百比丘参加,在王舍城的七叶窟举行,阿阇世王提供一切费用。
悉达多逝世一百多年以后,由耶舍召集七百僧侣在吠舍厘城举行第二次结集,再次统一经律,重心是讨论戒律。
到阿育王时,又举行了第三次结集,地点在华氏城。以国师目犍连子帝须为首, 有一千名比丘参加。
关于三次结集的传说,即使在佛教的文献中,记述也不尽相同,这表明,早期的佛教典籍决不是出 自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僧团之手,而是在不断变迁中,汇集多种僧侣的思想凝结而成。结集的过程,也就 是佛教理论和神话编造与加工的过程。
这三次结集是小乘和大乘共同承认的。以后肯定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各门派小范围结集已不可考,意义也不大。在结集过程中。第一次大家还可以凭借回忆,你一言我一语总结些佛的言说,虽然有水分,但是还比较接近佛语,以后隔一百多年,二百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已经不是结集,差不多就是编经,造经了。
真正有多少是乔达摩悉达多亲口讲的,就连现在最自以为是最正宗的佛门释子的人,我相信,他也是糊涂的。如果竟然一本正经有确切的数字,并信誓旦旦说这是乔达摩悉达多先生亲口所言,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2

就是把他悟到的般若智慧和修行方法传授给人类。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