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如图,历史试卷的第十四题。挺急的。

1、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标志着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转变。

2、根据教育总方针,1951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文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地位、年限和互相衔接的关系作了新的规定,专业化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3、1952年,《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正式颁布,全面规范了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形成了我国中小学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根据这两份文件,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小学、中学各科教学大纲,新中国初步建立起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旧中国的教育事业非常落后,而且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色彩。全国人口中的80%以上的人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20%左右。据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统计,1947年全国高等专科以上学校仅有207所,在校学生只有15.5万人;

1946年中等学校仅有207所,在校学生只有187.85万人;小学仅有28.9万所,在校学生只有2368.35万人。在中等以上的学校中,劳动人民的子女极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01
建国以前,经过多年战乱,使得我国在教育、经济等方面一直停滞不前,处于世界落后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改革,如今,我国在各方面已取得了不同的进展,现就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作出调查。
主体: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的教育是在一个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旧中国的教育事业非常落后,而且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色彩。全国人口中的80%以上的人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20%左右。据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统计,1947年全国高等专科以上学校仅有207所,在校学生只有15.5万人;1946年中等学校仅有207所,在校学生只有187.85万人;小学仅有28.9万所,在校学生只有2368.35万人。在中等以上的学校中,劳动人民的子女极少。

总结:经过这次调查,主要看到了建国以来我国在发展教育方面取得的种种成就,以及从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看到了我国这么多年来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