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版权、稿费、印刷等都很难保障的古代,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动力来自何处?

如题所述

首先,我们用现在的想法揣测先人,很容易就会偷换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潮流,比如版权,稿费这些现代在法律中被明确定义的概念。它出现在在近现代,充分借鉴了私产制度。而在中国古代,没有私产制度这个框架,所以,当时的文人根本就不可能有版权这样的概念。

一个社会要运行起来,总是运行在合适的框架下。

在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古代学子的出路可谓是只有“学而优则仕”这一条。读书人为什么写书,最主要的动机并非消磨时间,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才学远扬,最后被某个伯乐在考场赏识。

此外大环境对读书人的人生选择影响很大,对比一下汉唐宋元文学形式就可明白学人写作的动力何在。汉代兴赋,天下学子都写赋比兴。唐开科举后,士人进入官场的通道以举进士为主,考进士是要比律诗和绝句的功力的,官员聚会与官场拜访也要呈上诗句附庸风雅,这时候就涌现出很多写诗的高手。

到了宋代,赵家皇帝是文人皇帝,在南唐后主被害之后还下令不得杀文人。于是在建国六十年以后涌现出了的一批批文坛领袖如欧阳修苏东坡等等,都是一些全能的文艺大师了。

蒙元南侵,把读书人的出路给断了,读书人无事可干,于是写写曲子,搞搞戏剧,将心中无根无出路的苦闷假托戏剧来讽刺朝政。

并且一个文人,有时,心中有所念不得不发,从多年阅读中写出点谁没来,且不管这种作品是什么体裁,什么形式,都是一种确认自我存在的方式。杜甫作为诗史如是,屈原写赋如是,李白作为诗仙如是,苏东坡写豪放词如是,蒲松龄写狐妖故事也如是。

换句话来说,这种对身份幻想的不时确认,本身就是文人写作的最大动力。这是诗意的解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