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北京皇城和宫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清朝时期,北京皇城和宫城最大的变化是1754年扩建了天安门前宫廷广场。据《国朝宫史·宫殿一》记载:天安门外,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重建于1754年,至1760年竣工,又增筑长安左门外围墙一百五十五丈,长安右门外围墙一百六十七丈五尺一寸。各设三座门。

这说明,当时的天安门广场,在长安街左、右门外又分别加筑了一道围墙,从而将门外的街道也括入了天安门前广场之内。北京皇宫在顺治、康熙两朝虽尚属恢复阶段,但其宏伟壮丽与精美绝伦在世界上已堪称一流。在当时,广场东侧大部分沿用明朝旧制,仍为各部所在,当时叫户部街。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清朝在户部街外侧增设了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的翰林院,负责对外通商和交涉事物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太医院等。

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清朝采用八旗兵制,不再建立五军都督府,并把原来的街道改称前府胡同、右府胡同、左府胡同、中府胡同和后府胡同等。还在明锦衣卫旧址建立了刑部,称这条街为刑部街,后来,在刑部街上又增设了都察院和大理寺等审案判刑的机关,又称司法部街。

另外,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有分别通往五府六部的总门两座,叫做“公生门”,文武官员由此进出宫廷俱奏。乾隆年间,清朝在公生门两边加筑围墙,东西折向北转接皇城墙,又在新加围墙东西端各辟一门,门三阙,分别称东三座门、西三座门。后来,公生门和东、西三座门及内里的五府六部陆续拆除。在清朝末年,天安门遭到严重破坏。后来,荒凉破败的天安门城楼历经它历史上最大两次大规模的修缮,由原来的通高33.87米变成了34.7米。整个天安门古建筑群,从天安门到外金水桥至天安门广场,全部建筑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在天安门城楼大殿内,在10根红色廊柱中间,悬挂上了8个红色的大宫灯。每个宫灯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千克,简直硕大无比,每一盏至少3个大人才能环抱过来,在当年堪称有史以来最大的宫灯。

天安门城楼的中厅悬挂了一幅高2.6米、宽5.8米的《江山永泰》图。以奇特的构思、浓烈的笔墨和粗犷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巍峨雄浑的泰山图。画家借泰山讴歌和谐盛世。在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各有7个红色的观礼台,观礼台前东西各筑有花坛。在天安门城楼的前方近处是两座大观礼台,每座长95米,宽12米,各有6个小区。观礼台呈北高南低倾斜式,内有梯形台阶,总容量为20000多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