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谁写的?

如题所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原著作者刘彝(《画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到底是谁说的,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很多说法:


一种说是杜甫,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这样的句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说应该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写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意思是: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1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写的。

出自:《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曾居松江。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08

最初是由刘彝提出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画旨》) 

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理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

拓展资料

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行路"的想法。知识分子从书本到书本已经几千年了。 可以看到,教师群体已经脱离实践太久了,多数的教师已经被隔离在社会之外(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教师这个职业也自然被"神圣"到无以理解的地步。要得到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得到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融入这个社会。 "行万里路"互相补助,综合运用。

还指读书很多,行路很多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8

为刘彝所写

扩展资料:

刘彝(1017—1086) 字执中,福州(今福建省长乐县)人。刘若思之子。北宋著名水利专家。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年七十岁。幼从胡瑗学。登庆历进士第,调高邮簿,移朐山令。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神宗(1068-1085)时,除都水丞。寻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使易为医,俗遂变。加直史馆,知桂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公元1086年)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彝著有七经中议170卷,明善集30卷,居阳集30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刘彝诗词

悼贤诗

良畴十顷接晴烟,曾假过侯救旱年。

俸麦一车开德济,流民千里荷生全。

人嗟逝水今亡已,俗感遗风尚泣然。

独对老僧谈旧事,斜阳春色漫盈川。

涤虑轩

万事本无心,宁容意虑侵。

方池唯贮月,修竹不栖禽。

地静饶真趣,风长展梵音。

有人重税驾,经宿乐幽林。

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仙境自嫌尘俗见,故垂岩溜代珠帘。

夜宿善权寺追怀陈述古

精识世稀及,直道古难有。

哲人虽云亡,遗德不可朽。

尝厌石渠游,是邦爰出守。

浚河纳湖波,股泒活畎亩。

既富而教之,薄俗适忠厚。

矧予平生时,昏弱赖磨揉。

共探姬孔微,肯出皋稷后。

醇源浩罔涯,实行靡容苟。

逝甘老岩阿,寂寞待同叩。

天乎夺大成,旅兹宜兴阜。

我来剃荆榛,雨泪滴杯酒。

恸哭起秋风,落叶纷林薮。

永怀三益恩,语报乏琼玖。

愿子生人间,世世为亲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04

语出 明·董其昌《画旨》。

释义内容

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拓展资料

出处资料内容: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参考资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处章节)——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